秋天到了,人们往往会说:一叶知秋,可是这个“叶”是什么树叶?
“一叶知秋”是中国一个浪漫的成语,最早出自西汉刘安及其门客编撰的《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汉语里的成语,不但字面意蕴很美,而且内涵也非常丰富。一叶知秋,就是一片落叶从一棵树上飘落下来,便知晓秋天已经到来了。这字面本身就像一幅优美的、富有动感的视觉镜头,让人眼前出现了叶子摇摇摆摆,飘落而下的画面,感受到了些许凉凉的秋意。
古人认为梧桐是一种“灵树”,其树枝上的12片桐叶与一年的12个月相对应。从下往上数,一叶为一月。立秋时,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的说法。
后来,“一叶知秋”的“叶”不再特指梧桐叶,而是泛指各种树木的叶子。当一片叶子从树上飘落,就意味着秋天的到来。
这个成语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表达了从细微之处可以洞察到整体趋势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