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止一次听到有人对我说:“我看你就是太闲了~”
指的是我已经实践着的写作、学琴和摄影。
安静的听着,没当面驳斥太多,只是,我很困惑…
脑子里突然就弹出了《日课》里提到过的一个词:Judge.
以下段落摘自《日课》里的一篇小文——我不judge你
“这里的judge是一个动词,翻译成中文大概是“评判”或者“审判”,生活中便是一个人去评判另外一个人。而西方文化认为,这个judge就是不好的行为!
不要Judge别人,这个观念可能最早来自《圣经》,说只有上帝能Judge世人,而任何人之间不能互相Judge.
而Judge为什么不好呢?首先,你的信息非常有限,根本不知道别人有什么特殊情况。其次,每个人都不一样,谁都有各自的毛病,再者,就算他真的不好,你为什么就不能宽容大度一点呢?归根结底,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人。
每个人都是复杂的,表现出来的各种行为都只是他的一个侧面,而且你看到的还可能只是一个偶然事件。如果我们根据这一个侧面就给人贴个标签,把他等同于这个标签,那就太简单粗暴了。”
说句实话,我真的很不开心。
当知道我开始实践写作,七天一篇写七年时,我收到的反馈是:“你咋那么想不开,没事儿找事儿,我看你就是闲的…”
当拍下美好的瞬间我满心欢喜分享时,我收到的反馈是:“这有啥好拍的,净整些没用的,你还怪有这种闲心…”而我却惊异于他在美好事物面前的无动于衷和视若无睹。
当开始重拾琴技时,我收到的反馈是:“学这个干什么呢?有什么用?你真的是太闲了…”
当聊到有位同事研究航模、红绿灯控制系统、大型魔术且小有所成时,我听到的评价是:“可惜啦,他要是把这些心思花在正处,现在肯定非常有成就”可真的只有挣钱和升职才是正事儿吗?
我不理解在我按时按质的完成每天工作后的业余时间里捣鼓自己喜欢的事物时为什么会受到指责?
我不理解一个对什么都不太感兴趣的人为什么可以肆无忌惮堂而皇之的轻视别人的爱好?
我不理解无奈之下写一篇文章都要持续几周的人为什么对我坚持写文的事情充满不屑还在一旁说风凉话?
当我迭代进步努力学着不去judge别人时,为什么我被那么简单粗暴的随意评判,还不止一次的被贴标签?
我既没有影响到正常工作,也没有影响到别人,在所有人为了项目集体加班时我也同样熬到深夜甚至最后才走,别人能够完成的工作很多时候我不仅做完甚至超量,我从来不觉得在保证质量提高效率之后依然标榜自己成年累月的加班是件多么光荣的事儿~
而我只是在饭后散步时拍下我眼里的美好,只是在别人追剧刷网页时写文剪辑配乐,只是在别人闲聊玩手机的时间里练琴…我没有在业余时间做着和你一样的休闲娱乐,所以我的娱乐方式就很闲,你的才算正当休息?
有那么一瞬间,我感受到了来自这个世界深深的寒意…
可是
我还看到了早上七点前,有那么一群人,他们在全国不同城市的不同时刻,不同职业不同年龄段,在我纠结是否赖床时,他们已经早起打卡或阅读或跑步…晨间的时光既可以是懒觉的温床,也可以是元气的注入。
我还看到一位有着两个孩子的律师妈妈在简书上坚持日更,她的文字里有职场心得,有家庭教育,有生活反思,有学习记录,每回想起她上次带着孩子来跟我们聚会时,那份优雅的谈吐,那个温柔的性格,那种生活的智慧,我打心底佩服和向往…工作和孩子既可以是你的借口,也可以是你的助力。
我还看到007的战友,从我当初第1000个加入发展到现在45个班近3500多人,我们相约七天一篇写七年,不写就出局,通过输出倒逼输入,用写作锤炼自己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等等…技能提炼既可以是煎熬痛苦的选择,也可以是那小而美的进步迭代。
我还看到一位身处广告行业竞争激烈且加班重灾区的父亲,从原来那高强度的工作应酬蜕变为现在井井有条,在处理好工作的前提下热爱马拉松又同时身兼时间管理教练的007战友,也是通过他的带动我逐步进入到如今早起锻炼,还有了自己时间颗粒度的小小践行者…生活里的抉择既可以是被动的无奈之举,也可以是阳光主动的拥抱健康和高效。
还看到朋友中那位人美性格好、学历收入双高的白富美,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却依然奔波在自己的创业之路上,报名MBA后于公司和学校间往返,白天工作,晚间上课。她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爱好也是从徒步潜水到音乐话剧,那种健康阳光的气质深深打动着我…貌美如花既可以是某些人怠惰矫情的资本,也可以是你昂扬奋进的锦上添花。
我还看到一位年过三十的朋友为了自己的音乐梦想零基础开始学琴,为了增添生活的色彩零基础开始学画,家道中落后历经世态炎凉、饱尝人情冷暖,白手起家重新奋斗的他,依然热爱着生活,最终也打拼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含泪奔跑过的人总能感受到阳光下不一样的美好…无常的变故既可能是你一蹶不振的原因,也可以是你涅槃重生的契机。
你的圈子决定了你看到的世界!
当你链接到更多不一样的朋友,看到更阳光更丰富的人生时,你才会被深深触动:起点比你高的人比你更上进,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
他们不但不轻易judge你,更多给予你的,是温暖人心的鼓励,是切切实实的帮助,是忠言逆耳的点拨,是以身作则的榜样!
你也终会理解,越是狭隘封闭的圈子越是容易螃蟹效应,越是开阔广博的眼界越是乐意相互提携共创双赢!
后记
《出口》:每个人都有这样一个出口,找不到便一直陷于黑暗与混沌,一旦找到,你便能抵达那片清朗与明静。
11.18 摄于黄昏的大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