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带孩子出去玩的环境中,各种补习班上,哪怕是家长会,无处不在的是妈妈,爸爸的缺位真心厉害,所以才会有丧偶式育儿、猪队友的说法吧,怎么把我们的另外一半变成亲子阵营里的盟友呢。
首先夫妻关系是第一位的,这一点真的是最重要的。既然要让他成为战友,得给人家战友的地位和名分,得让他有足够的家庭地位和话语权。
在我们结婚前三年,和我的家人生活在一起,碰到冲突我会第一时间维护他,父母会难过,尤其是任劳任怨的妈妈心里更难过,觉得女儿变了,像个叛徒,护老公,把老公当成了宝,受到了伤害。很正式地跟爸妈谈心:“替他想一想,这是他盼了很久的家,投了所有积蓄买新房,回到家里却是我和您们,甚至每个周末还有弟弟妹妹,一大家子说说笑笑,说着他听不懂的家乡方言,吃着我们家乡的食物,他既插不上话,显得像个外人,孩子又那么小,也没个说话的人,偶尔有冲突,我还不护着他,那他不真成外人啦?”
孩子经常会问我这样的问题:
“妈妈,你最爱谁。”
“我最爱爸爸。”
对孩子的爱是本能,爱到骨血里了,这样跟孩子说,即是告诉孩子,也是告诉自己,老公很重要,是那个陪我终老的人,无论什么时候,我得把他放在第一位,我们才是彼此的第一位。
其次把他圈进来,别让他逃出去。
生完孩子我的腰很不好,妈妈很心疼我,怕我落下月子病,夜里她带着孩子睡,孩子要喝奶了抱过来给我喂,起夜的辛苦孩子他爸几乎没有任何感受,每天呼呼大睡到天亮。
有一次我和妈妈给孩子洗完澡,用大浴巾裹着放到了床上,让他给孩子穿衣服,等我们收拾完卫生间出来,他还在那里玩孩子:“哎呀,猪儿子,你的屁股怎么这么好看的,太滑溜了,让爸爸好好摸摸。”在大冬天,虽然开着空调,这么玩着一个光着身子5-6个月的孩子,让我们崩溃到无语,结果孩子上吐下泻,我妈妈因为照顾生病的孩子也累病了。
而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让孩子自己睡婴儿床,婴儿床放到了我们自己房间里,晚上的喝奶换尿布都让爸爸起床,他真的睡眠质量很好,有时候孩子哭得很厉害,他依然呼呼大睡中,甚至哭得我妈妈从隔壁房间都过来抱孩子了,他依然在梦乡里。我实在没办法了,孩子夜里哭,就叫他甚至把他踢醒,夜里喝奶换尿布的事情就慢慢到他手上了,一直到现在他都跟儿子说:“你知道吗,臭儿子,我给你擦了6-7年的屁股。”
让他体验一下带孩子的辛苦,省得他说:“除了没奶要求着你,其他我啥干不了啊。”“我们赡养老人是天经地义的,老人帮着带孩子不是也很正常吗?很多家庭都这样啊。”有次三八妇女节,孩子差不多10个多月,我带着妈妈、妹妹三个女人又是逛街、吃饭、聊天,晚上9点多他实在熬不住了,带着孩子到火锅店来接我们三个女人回家,嘴巴还是死硬死硬的,行为却改变了。
然后要放大他的优势和优点,尤其在孩子面前要维护他,正面评价他。
“找你妈去,你不就是和你妈要好吗?”
“老婆,你弄他,你能搞定你儿子,他根本不要我,他就要你。”
这样的话真的能气得你吐血,为了摆脱这个无奈的境地,我开始往后退了。
“儿子,你爸爸是名牌大学的高材生,学的又是机械,搭乐高对他来说太小儿科了,你去找爸爸,让爸爸陪你搭。”
“你爸爸数学可牛逼了,数学有什么问题都可以找爸爸,妈妈是个文科生,哪会这道题啊?”
“爸爸在外资企业上班的,还是500强,老板和平级就是老外,你爸爸说英语和说东北话一样溜,英语就得找爸爸。”
“爸爸在公司就是采购负责人,最会买东西了,你要的什么笔啊,书包啊,各种文具,你让爸爸上网给你淘,尤其是乐高,爸爸最会货比三家了,绝对给你买的质量又好价格又实惠。”
慢慢地,孩子找爸爸越来越多了,也觉得爸爸越来越牛了,两个人头靠头在一起玩,在一起有商有量地腻歪在一起了,孩子爸开始得意了:
“看,这是我亲儿子,现在跟我老好了。”
“去去去,我们父子俩聊天呢,你边上去。”
“看吧,我儿子现在都不找你,就找我。”
最后要做好孩子和爸爸之间,甚至爸爸和老人之间的翻译。从小到大我一直在做这个角色,直到他们互相亲密无间,这个角色逐渐在淡化。
孩子6-7岁时对垃圾分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我们出去散步,孩子走近垃圾桶边上认真地看,哪些垃圾丢对了,哪些垃圾丢错了,爸爸突然踢了他一脚,发着大火说:
“你这孩子,怎么不长点记性呢,垃圾桶这么脏,你每次靠这么近,你是不是傻啊?”
那个还在想垃圾分类的傻孩子被踢得嚎啕大哭,我只能安抚小不点,试图让他理解爸爸的失控:
“被踢疼了吧,让妈妈好好看看。”
“嗯,呜呜呜……”
“知道爸爸为什么踢你吗?”
“爸爸是坏蛋。”
“爸爸担心你,垃圾桶里有很多细菌,你靠得太近了,有可能细菌会爬到你身上,会让你的身体变得痒痒,还有可能会生病。爸爸之前说过你,让你别靠垃圾桶太近,你没留意,今天又看到你有同样的行为,爸爸太着急了,没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情急之下就踢了你。”
……
类似的事情还是蛮多的,儿子甚至觉得爸爸不爱他。5-6岁左右,有个周末的早晨,我和儿子先起床吃早餐,爸爸在房间里醒着赖着。
“妈妈,外公去世了走了,你想他吗?”
“当然了。”
“为什么?”
“如果爸爸有一天不在了,你会想他吗?”
“不会。”
“为什么?”
“爸爸他不爱我。”
“爸爸怎么不爱你了?”我故意提高了声音了,为了让房间里的爸爸能够听见儿子的反馈。
“爸爸爱发脾气,凶我,有时候也会打我。”
“那爸爸怎么做,你觉得他爱你呢?”
“好好地跟我说话,不要对我发脾气……”
“你愿意把这些话告诉爸爸吗?”
“妈妈,我不想跟他说。”
“爸爸非常爱你,你告诉他了,他也许就可以用你要的方式爱你,你不告诉他,爸爸不就没有办法知道了吗?”
“我可以告诉爸爸的枕头,把所有所有的都说给枕头听,这样爸爸睡觉的时候就听到了。”
那天爸爸也受到了触动,开始思考什么才是孩子需要的爱,该如何表达他的父爱。
有一段时间我和爸爸教育理念冲突很大,寻求了教练的支持,教练说的两句话对我的触动非常非常大:
“一个男孩真正成为男人,是他的妻子认可他的时候。”
“每一对父子都有自己独特的相处方式,放下你的期望和假设,让他们走近彼此,自然会找到自己的相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