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友友聊天,她说我能量很足。是吗?别人就像一面镜子,可以帮助我们成长,也能够让我们看见自己的优点。
那我怎么做到的呢?真的还有一些方法:
一、不断学习成长
大学毕业以后,我没有停止学习,喜欢读书,看了《Off学-会要才会成功》,里面有句话:“有的人退休后开始或者百无聊赖的生活,要在精神上物质上为退休生活做准备”,对我影响很大。
我就努力赚钱的同时,以“向上向善”为目标,开始结识工作之外兴趣爱好相投的朋友,做了很多“无用”的事。
我学习了摄影,成为了儿童阅读推广志愿者,考取了心理咨询师,有了一帮志趣爱好相同的朋友,组织了“养心沙龙”“读书会”……,那时候没有什么知识变现概念哈,就是纯玩团。
后面来看,就是在这个过程里,我有了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还成为了一个有定见,就是内有自主人格的人,
怎么解释定见呢?简单举个例子,就是有人在我们面前炫耀,我会很配合地说“不错不错”,外化而不内化。
社会支持系统就更有用了。我们在职场在商场,多是利益关系,生活太有用了不好。没有松弛感,也得不到真正的帮助。“呵护你的希望”,需要这样的朋友,给予你鼓励支持和合作。
二、管理能量而不是时间
能量是需要管理的。能量管理有4个要素:
好身体、好情绪、集中精力、精神追求
好身体:运动+睡眠
我的运动采用的是微习惯养成的走路,以前试过很多方法,都不好坚持。走路优化到每天的上下班途中,或者是饭后半小时以后。
睡眠:【记住这句话“不要在意睡眠”】
睡眠是自然而然的,越紧张越睡不着。每个人的睡眠时间长短不一样,爱因斯坦才睡四个小时呢。
我以前生小孩的时候失眠,越想睡着就越睡不着。有一天,我躺在床上,心想,“睡得着就睡,睡不着就算!”哈哈!没想一会儿就睡着了。
关于睡眠有着人生哲学,比较经典的是森田正马的“顺其自然,为所当为,不安常在”
人生就是充满了不确定性,所以不要想着去控制人生,当你想控制一件事情的时候,这件事情又会反过来控制你。
我们的心又有一个特点是“索求的心”,“索求之心”被称为“渴爱”,不断索求却总感到饥渴,无法满足,这就是“人心”。
有焦虑是很正常的,但是焦虑指数高了怎么办?那就是“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顺其自然不是说消极的人生态度,而是“为所当为”,该干什么就干什么。
有个小妙招就是,当特别焦虑的时候,就去打扫卫生,一番大扫除下来,心情好多了。
2.好情绪
怎么有好情绪?那就是我们要学会关爱自己。比如,一个妈妈对家庭对小孩付出很多,又不会照顾自己,就会在家人面前抱怨跌跌不休。
关爱自己随时随地可以用的一个方法是正念,正念又可以说是内观,元认知。怎么说都可以,我们不用强调是哪门哪派,了解其精髓,拿来主义就可以。
简单来说,就是要学会观察自己,就像你在旁边看你自己一样。要不然,你的情绪是被外界带动的,情绪的晴雨表交给了他人。
3.集中思想加强能量
有朋友说,把学生时代的字帖拿来抄了一遍,在抄的过程中,感到当下的美好。有朋友说,每天画一幅画,会觉得内心会安静。人无法做到“一心两用”,当我们集中思想,做有益身心健康的,自己喜欢的事,外界的干扰对我们的影响会大大的减少,我们焦虑指数会下降。 养成一次只做一件事的习惯可以减少能量的分散。
4.精神追求激发能量
当人们的日常工作和活动与他们最为珍视的、能够赋予他们意义感的东西相一致时,并且能够发挥个人独特的天赋时,个人能量就会激发出来出来。
反之,忙碌却体验不到价值、意义、真我,心灵就缺了一个锚,被命运拉扯、漂浮不定,活得兵荒马乱。
为了从精神中获取能量,人们需要理清优先事项,并以此为准在三个方面制定习惯:
做自己最擅长和最喜欢的工作。
有意识地为生活中最重要的领域分配时间和精力。
认真工作,关心家庭、健康和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