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的一所高等学府(说法有几种,余秋雨认为是学术机构),创办于公元四世纪中叶,延续了130多年。
稷下学宫,又叫稷下之学。它是齐桓公时期田齐创办的,位于山东临淄。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百家争鸣”就是以此为中心的。
来稷下学宫交流的学者,无论其学术派别、思想观点、政治倾向,以及国别、年龄、资历等如何,都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学术见解。齐国朝廷非常开明,而且做事大手笔,他们给各路学者很高的待遇。因此,诸子百家中的大部分代表人物都来过这里进行过学术交流。
这样一个百家荟萃之地,学术交流的中心,却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给毁掉了,令人扼腕叹息。而几乎与它同时代的“雅典学园”却前后延续了近千年。
雅典学园不像稷下学宫,它是私人性质,由柏拉图创办。柏拉图学园的两个根本点为开放性的研讨学风和以数学为最重要的研究对象。特别注重几何学。
雅典学园在古罗马时期,被查士丁尼大帝封闭。在之后漫长的中世纪,它被人遗忘了。
但文艺复兴时期,美第奇家族重建了模拟性的柏拉图学院。之后著名画家拉斐尔画了一幅《雅典学园》的著名油画,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亚历山大大帝,还有文艺复兴时期的作者等各个不同年代、不同地域的学者都画进了画里,甚至他自己也被画进了画里。
所以雅典学园的学术精神实际上又被重新挖掘了出来,滋养了文艺复兴时代。
但稷下学宫却在秦朝以后的历史中被遗忘了,尽管我们的历史没有中断,但其代表的学术讨论的风气和精神却慢慢消失。在明清更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学子们只会写八 股文,几乎没了思考。
遗忘的原因就是渐渐收紧的制 度牢笼,以及某种思想的独 占。统治者需要的不是会思 辨的学者,而是奴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