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圈都被“我太难了”这四个字刷屏了。
太难有多难呢?我不禁想问一下。
通过观察周围朋友时常喊难的日常生活,我发现作业多的写不完是一种难(我现在是一名大学生),早睡早起是一种难,挣生活费是一种难,奔走于各个社团也是一种难……种种的难,哪还有我们所想象大学生活的轻松啊!
总之,我太难了,我不开心。
一句句抱怨,一句句哀叹,把亮丽的大学生活过成了灰色。
的确,大学生活并不如我们之前所向往的那般轻松,那些给大学贴上自由轻松的标签,不过是用来鼓励奋战高考的高三党罢了。
但是,难又有多难呢?
我们没有房债,没有工作压力,没有家庭压力,仅仅要做的只有学习罢了,可大多数学生还在抱怨。
殊不知,抱怨是最令人消极的一种状态,你所抱怨的事情往往与你的意念相反。
而何为意念相反呢?简单来说,就是你不愿去做。
有的人,心比较大,无所顾忌,大可不做,而有的人,瞻前顾后,嘴上不停抱怨,心中不停反抗,一脸不愿的“极力”去做,这就违背了自己的本心,是被动的。
然而,往往被动去做的事情是没有任何效率可言的,更不要说做得出色了。
中国有句老话叫化悲痛为力量,在生活中,我们何不加以借鉴学习化被动为主动呢?
万事开头难,当你主动去做时,你所做的事情它本身的难易程度就已经降低了。
被逼上“梁山”和主动征服一座高山,它的心态定然是完全不一样的,其过程则更像是两极分化,区别就更大了。
被动的行走,一路上是更多的抱怨,走一步停三步,被外物推着完成任务。
而主动的行走,它有更加明确的目标,那就是目的地,并且在走向目的地的期间,乐观者改变心态,拥有一个愉悦的心情,这就是收获;智者见智,在行动中感悟,这就是学习。
人活一世,本就不易。
无论是处于人生的哪一个阶段,扮演着哪一个角色,似乎都挺难的。
老年人,老病相缠挺难的;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责任重担、社会压力,双重压力,持续打压也挺难;青年人,考证、考研、找工作也很难;孩子,天天“填鸭式”的喂养,整天游走于各种补习班、培训班也难。
如此之难,生活似乎没有一点奇异的彩色。
然而,这个社会之上,仍有那些神采奕奕,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人;积极向上,像打了鸡血似的奋斗者;淡然从容,感恩世事的洞察者。
他们对这万难的生活持有乐观的态度,将人世的坎坷融入咖啡,将生活的苦涩浸入花茶,将意外的灾难加入汽水,将收获的幸福放入奶茶。
生活的确很难,但是你得学会转换心态,发现美好。与其一天天的抱怨生活难上加难,何不积极主动的迎难而上?
把自己活成一位诗人,在枯燥无味的生活里活得诗情画意,在艰难的世事面前仔细琢磨、慢慢体味。
所以现在的年轻人啊,别再喊“难”了,我们该有一腔热血迎难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