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经常有学生来办公室找语文老师背诵《涉江采芙蓉》,由于名字听起来比较好听,加上教材的改革我不记得自己学过,就上网查了一下,原来这首诗的全文是这样的: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该诗大致可以这么理解:
夏秋之交,正是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在风和日丽中,荡一叶小舟,穿行在“莲叶何田田”、“莲花过人头”的湖泽之上,开始一年一度的采莲活动,这是江南农家女子的乐事!采莲之际,摘几枝喜爱的莲花,归去送给各自的心上人,以表露妻子、姑娘们的真挚情意。何况在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兰蕙芳草,一并摘置袖中、插上发际、幽香袭人,岂不更叫人心醉?--这就是“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两句吟叹所展示的如画之境。倘若倾耳细听,你想必还能听到湖面上兰泽间传来的阵阵戏谑、欢笑之声!
但好像美好的事物总是瞬息即逝。镜头迅速摇近,你才发现,这叹息来自一位怅立般头的女子。与众多姑娘的嬉笑打诨不同,她却注视着手中的芙蓉默然无语。此刻,“芙蓉”在她眼中幻出了一张亲切微笑的面容--他就是这位女子苦苦思念的丈夫!。“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长长的吁叹,点明了这女子全部忧思之所由来:当姑娘们采摘着荷花,声言要将最好的一朵送给“心上”人时,女主人公思念的丈夫,却正远在天涯!她徒然采摘了美好的 “芙蓉”,此刻能遗送给谁?
接着两句空间突然转换,出现在画面上的,似乎已不是拈花沉思的女主人公,而是那身在“远道”的丈夫了:“还顾望归乡,长路漫浩浩。”仿佛是心有灵犀似的,正当女主人公独自思夫的时候,她远方的丈夫,此刻也正带着无限忧愁,回望着妻子所在的故乡。
这上面的美好画面以及女主人公和丈夫之间的思念把我们带回到了美好又无奈的爱情世界,可是今天我却在一本有关教育的书籍上看到了这首诗和班级管理结合了起来。一位在心灵上写诗的班主任——李迪老师,她也很喜欢《涉江采芙蓉》这首诗,她常说:“我的工作、生活,就是‘涉江采芙蓉’。”这个说法很美,这份如诗般的教育情怀更是难得。
因此让我对教育对管理学生又有了新的看法,时间立马把我拉回到我工作以来的各种和学生之间的故事中,我所在的学校生源和李迪老师所在的学校生源很相似,他们是一群特殊的学生,是同龄人中的所谓“失败者”,是中考的“淘汰者”,有的甚至是家长都束手无策的“问题者”,这群孩子带着人生的挫败、不甘和叛逆走到了一起,还带着不规范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聚到一起,所以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中自然会生出很多事端,特别是对班主任和新手老师来说比较头疼,我就是一个新手老师,对于初入职场,遇到这些学生,我处理的并不好,以至于和学生发生过很多“故事”。这学期我也反思过自己,面对这些学生,为何同事们都能化干戈为玉帛,耐心浇灌着开得并不完美的花朵,而我总是被这些花朵气哭呢?目前总结如下:
既然是中考的“淘汰者”,那么这些学生最需要被接纳被尊重,最渴望被表扬,被关注被赋予荣誉感。而我因为从小身边以爱学习的学生为主,在刚开始工作的时候,一方面总是觉得这些学生怎么能这样呢?还经常跟学生讲一些让他们好好学习的大道理,大道理谁不懂呢,估计这些在他们的成长中都已经听出茧子了。另一方面,刚工作又想树立老师的威严怕受学生欺负,所以没有和学生平等对话,总是端着老师的架子。
是啊,李迪在书中写到:“尊重就是让学生成为他自己,而不是成为你希望他成为的那个人。”现在想想确实挺不现实的,如果我想把他们改变成重点中学的学生那样,就好比想把桃花改变成牡丹一样,这是不尊重客观规律的。不尊重规律就会被规律所惩罚,好比有的树是长在山上的,结果有人总是想把它砍了做成各种产品或者工艺品,这个时候就容易发生自然灾害。所以,在面对这些学生时,我们老师应该淡定平和,既来之则安之,接纳学生积极、光明、正面的一面,也要接纳他们消极、灰暗、错误的一面。不给学生太高的期待,否则就拔苗助长了,要多找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不同学生能在自己的基础上跳一跳就能够着桃子,老师再适时得给与表扬和肯定,从而帮助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
同时,放低姿态和学生平等对话也很重要,当然也不是没话找话,比如学生遇到不会的问题时,不急躁多给予鼓励的眼神,用温柔的语气和学生对话,多用“老师有没有讲清楚呀?”来代替“大家听懂了没?”。多用“孩子,过去不代表将来,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的成功”“学习不怕起步晚,成才不怕起点低”等激励性的语言代替“你们就不能像.....学习吗?”“当了这么久的老师,就没见过你们这样的?”等破坏性的语言。这一点我要像我办公室的老师学习,我办公室有个语文老师,和学生讲话就特别艺术,语气平和婉转,经常采用建设性的语言和学生对话,比如,一次我看到学生在办公室被罚默写,就问你又被罚了吗?学生有点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这位语文老师就说这是我的得意门生,我让他多写几遍加深印象。还有次,学生不及时交作业,该语文老师让课代表把不及时交作业的学生名单写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并且告诉学生们这不是惩罚而是为了提醒记性不好的学生按时交作业。这些都在无形中对我产生了影响,我也开始试着改变自己和学生说话的方式,结果比我想象的要好很多,期中考试后学生在校园网上给我评价也出乎我的意料。
最后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就像一棵树上不可能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人也是如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发展轨迹,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就会再为你打开另一扇窗,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也不是一无是处,他们有的很有爱心,有的很讲义气,有的情商很高很有经商头脑,教育现代化就是需要学生有多种发展途径,多方向培养人,只要以后不对社会造成危害就已经是教育的贡献了,雨果说:“多建一所学校,就少建一座监狱。”马克 ·吐温说:“你每关闭一所学校,你就必须开设一座监狱。”在他们看来,教育能够减少犯罪。
爱学生的老师不一定能被学生认可;而懂得如何爱学生的老师,才是学生眼中的好老师,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何乐而不为呢?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个人深爱蝴蝶,他追逐蝴蝶奔跑,终于在气喘吁吁中抓到几只。可是蝴蝶在网中惊恐挣扎,丝毫没有美丽可言。而且一有机会,蝴蝶就会飞走。这就说明,如果爱没有以尊重为前提,很容易异化为控制和奴役,带给关心对象难以言表的压抑,更容易激发对方的逆反和抵触情绪。而另一位懂得方法的老师,她也喜欢蝴蝶,他了解蝴蝶的喜好,给了蝴蝶无条件的尊重和爱,因为他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她买来几盆鲜花放在窗台上,静坐品茗,望着蝴蝶翩翩起舞,心旷神怡。
是啊,我们的教育工作又何尝不是“涉江采芙蓉”的翻版呢,老师就像是那个满怀喜悦、情窦初开的女子,老想着每个学生都成为最美的那朵“芙蓉”,以表达自己对学生的爱和对教育事业的真挚情怀,采摘“芙蓉”是辛苦的,可是辛辛苦苦涉江到对岸,“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当老师们辛勤得采摘着“芙蓉”,准备将最美的花朵献给家长和社会时,学生们的理解和努力却远在天涯!老师徒然采摘的美好“芙蓉”,此刻能遗送给谁?那身在“远道”的学子们,此时“还顾望归乡,长路漫浩浩。”仿佛是被老师的辛勤付出所感动,正当受伤的老师独自思忖的时候,她远方的学子们,此刻若有所思,回望着老师消瘦的背影渐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