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近日,一名东北大学应届毕业生李文星,因为找工作落入传销组织,50多天后尸体被发现在国道旁的一个水塘里。
985毕业,23岁,成绩优异,年纪轻轻,本来是进入社会一展抱负的天之骄子,却被传销组织害死,真令人痛心!
他想找离家近一点的工作,这样好照顾父母。在收到求职电话时,心里也犹豫了一下:就只有电话面试,怕不靠谱,是传销。但即便心存疑虑,还是没能阻止他去天津就职,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
他知道有风险,但仍然以身犯险,为什么?不是他愚蠢,而是无奈!
毕业即失业,这是很多大学生的心酸记忆。每年的毕业季,有无数的大学生奔波在求职的路上,埋没在人才市场的人山人海里。
他们投出的上百封简历,可能都无人问津;参加的几十场招聘会,也许都没有回应。有的女大学生,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甚至去整容,没钱整容就用裸贷换取……
求职的心酸,我也深有体会。我毕业的学校很一般,普通的二本院校。毕业前,我参加过几次人才市场招聘会。人才市场,感觉比菜市场更加嘈杂。
招聘的公司,每家占领一个摊位,外面挂上海报。“月薪2000+提成,包吃包住,三险一金”的字样随处可见。岗位以销售居多,因为门槛低。
走在那拥挤不堪的招聘现场,我感觉自己就是一颗待售的白菜,便宜,还没人要。
有更多跟我一样的年轻人,他们上了理想的大学,毕业后却被现实撕个粉碎。即便是找到了工作,仍然过着拮据的生活,每个月为房租、水电、交通费等经济问题,弄得疲惫和焦虑。
02.
成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
学生时代很美好,是因为我们只要读好书,考好试,其他什么都不用操心。学费父母交,生活费父母给,有本事的人,还能通过家教赚点外快养活自己。
但是毕业后,从学生身份转变成职工身份,就完全不同了。上班要面对办公室的勾心斗角、领导的眼色、客户的刁难,下班要自己操持柴米油盐,到家就是一地鸡毛。
好多大学生,还没准备好,就被推进了复杂的社会。缺乏辨识力的他们,自然是骗子眼中的猎物了。其实何止大学生,毕业几年的职场新人,在选择跳槽时,也要擦亮自己的眼睛,防止悲剧发生。
比如一家公司,面试时不问你的个人经历,直接给你画大饼,百分之百不靠谱。一个公司要的是你来做事,如果不关心你的能力,那要你来干什么?
在找不到好工作时,也别急着把自己贱卖了。不如用心地了解应聘单位的背景,好好准备自己的面试问题,补充点专业知识。靠出卖自己的体力为生,永远过不上体面的生活。
03.
找到工作后,也千万别习惯于做简单重复的事情。因为这些事务性工作,看起来不要动脑筋,其实危害最大,因为它扼杀了你的创造和思考力。
当真正机会来到时,你会因为一直停留在舒适区,没有能力胜任更高级的工作。无法在更高岗位创造价值,那么你获得的价值——收入自然也上不去了。
为什么好多工作10年,20年的老员工,却依然停留在原来的基层岗位,拿着跟新人一样的工资?因为他们一直都没有进步,做的事情千篇一律,为公司创造的价值没有变化,凭什么要求公司涨工资?
相反,很多刚入职场的新人,肯学习,很有冲劲,没过几年就做到了中层,甚至高层,比如百度的90后副总裁李叫兽。
他写过一篇文章,阐述自己的成长心得。经验和天赋,都不足以让人成为专家。决定水平高低的关键要素,是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是指为了提高绩效而被刻意设计出来的练习,它要求一个人离开自己的熟练和舒适区域,不断地依据方法去练习和提高。
比如一个业余跑步运动员,他的练习方式可能是不断地参加比赛。一个专业运动员,他会拆解自己的跑步步骤:起步、加速、冲刺……每一个步骤反复地进行练习,思考复盘,直到达到顶尖的水平。
而真正决定水平高低的,并不是工作时间,而是真正用于刻意练习的时间。
一个人工作10年,刻意练习的时间只有100小时;而另一个人虽然工作2年,但是刻意练习的时间有1000小时。那么后者在专业领域的功力,肯定是前者的10倍。
而这个刻意练习的过程,是枯燥无味的,所以大多数人都无法忍受,也就成了平庸的人。
而商业社会,二流和一流水平人员的收入,可能相差5倍、10倍。
这就是新手和大师的区别,也是穷人和有钱人的区别。
罗振宇说,学习是反人性的,因为枯燥。刻意练习也是如此。只有那些熬过去,挺到最后的人,才是真正的王者。
希望你也能早日成为王者。
杨枫闲谈:
刻意练习是门系统的知识,杨枫以后会专门写文章,和大家探讨。祝周末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