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毛毛虫的时候,你家孩子是怎样的一个表现?
一对姐妹孩子同岁,所以,两家人经常一起出去玩,在孩子一岁的时候,有一次一起到野外野餐,就在两姐妹准备食材的间隙,听见了其中妹妹家的儿子正在大哭,于是,两人匆匆赶了过去,但眼前的一幕很是令人不解,其中,姐姐家的儿子正在追着虫子跑,似乎是已经下定了决心,不抓到虫子,誓不罢休,而这边妹妹家的儿子,则是躲在远处的一颗树后面大哭。
妹妹很是不理解,都是一起长大的孩子,为何差别那么大,自己的儿子从小就害怕这些虫子。而姐姐则是说道,其实她的儿子,以前也很害怕虫子,不过她并没有放任孩子就这样下去,而是不断地帮助孩子克服恐惧,才有了现在的结果。那时候,姐姐也是费了好大功夫,先开始,姐姐去查了一些虫子的相关内容,比如动画片,比如标本馆里面的虫子标本,之后,又陪伴着孩子一起看这些,不断的暗示孩子,这些虫子并没有攻击性。时间长了之后,姐姐家的孩子就喜欢上了虫子,并且,很喜欢看着虫子爬来爬去的样子。
所以,孩子的恐惧是存在的,只要学会克服就好。
为何孩子会胆小恐惧,背后哪些发展在主导?
其实,妹妹家的孩子,也不是天生怕虫子,妹妹想起来儿子小的时候,有一次在院子里面玩,突然出现了一只小蜈蚣,那时候,儿子正好在玩小汽车,一不小心,虫子就顺着车子爬上了儿子的手,痒痒的感觉,让儿子想要甩下蜈蚣,结果意外地撞在了树上,导致头上出现了一个大包,疼痛使儿子哭了起来,从此也害怕起了虫子。
天生牛犊不怕虎,这一句话是非常有道理的,因此,你看到的孩子,从小时候,肯定是对未知的好奇,但是当这个事物带给孩子的体验,并不是美好的,孩子就会对此产生恐惧。就像孩子在一开始,对于打针并不害怕,甚至对于轻微的疼痛也并不害怕,不过,当孩子看到尖锐的针头,那时候就害怕了,所以,阴影的存在,才是孩子恐惧的来源。
爸妈不顾孩子发展的强迫孩子去尝试,会如何?
自从儿子开始害怕虫子之后,妹妹也并不是一开始,就任由事情发展过去,妹妹想着,自己的儿子应该是一个男子汉,对于孩子的恐惧,自己应该要帮助孩子克服,只是选择了不太正确的做法,导致孩子越来越害怕虫子了。
妹妹为了让孩子克服虫子带来的恐惧,专门在院子里面,捉住了一只虫子,之后将虫子放到了儿子的面前,结果儿子大惊失色,直接跑开了,远离自己的附近,甚至对于虫子的害怕程度再次增加。妹妹想着,可能孩子需要的是多多锻炼,于是,一天之内妹妹计划了很多次,对孩子用虫子吓唬几下,原本以为孩子就会胆子大一些。
但妹妹没有想到,孩子不愿意搭理自己了。因为自己总是用虫子吓唬他,他开始躲避起来,遇见自己就快速跑开,不愿意接近自己,妹妹发现之后,赶紧停止了行动,孩子才算是恢复了往常的举动,可是,看见虫子的恐惧,依旧没有消失。所以,妹妹才意识到,强迫孩子,或者不采用科学的方式帮助孩子,克服胆小和恐惧,很有可能弄巧成拙,使原本的恐惧加倍放大。
打破孩子的胆小恐惧,科学的方法是什么?
首先,找到孩子的心理临界点;
姐姐帮助儿子克服恐惧的方式,其实就是有一个不错的选择,姐姐找到的方式,就是先找到儿子内心恐惧的边缘,也就是孩子的心理临界点,在这个心理临界点,就是孩子觉得危险的地方,只要孩子一旦感觉到危险,就会立即后退,产生恐惧,变得胆小起来。因此,对于孩子来讲,找到孩子的心理临界点,就可以帮助孩子克服胆小和恐惧了。
其次,帮助孩子逐步调整界线。
依照妹妹家儿子的例子来讲,儿子害怕虫子,主要是因为虫子出现之后,头撞到了树,带来的疼痛,使孩子认为,虫子是可怕的,所以,对于妹妹家的儿子,可以先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虫子,让孩子明白,即使接触到虫子,也不一定就直接受伤,和感觉到疼痛,之所以有那些感觉,是因为儿子自己太过慌乱,因此,可以帮助孩子先认识虫子可爱的一面,让孩子接触一些动画片,等孩子感觉不到危险之后,再一步步走向玩偶虫子,使孩子不排斥之后,再接触真正的虫子,一步步的逐渐调整心理界限。
最后,帮助孩子克服临界点。
孩子害怕某些东西,有些时候,是出于一些原因,例如,有一个孩子从来不喜欢买东西,因为他觉得买东西的时候,自己身后总是有人跟着,比如,服务员会为自己全程服务,虽然很周到,但是对于他自己来讲,这样的方式,会让自己感觉到紧张,然后,自己就会立即离开原地,逃离尴尬的境地。
孩子的妈妈看到孩子的恐惧之后,每一次都带着孩子购物,当遇见服务员上前服务的时候,孩子的妈妈就会选择拒绝,并且告诉服务员,自己想要单独看看,然后服务员就离开了,孩子也不会紧张了。之后妈妈将这种方式教会给了孩子,让孩子克服了购物困难。所以,对于孩子的恐惧,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克服,如果孩子的心理临界点就存在于此,父母可以选择换一种方式,让孩子克服临界点带来的恐惧。
总而言之,孩子拥有胆小和恐惧并不是永久的,只要找到原因,并且,勘测到孩子的心理临界点,帮助孩子克服之后,孩子就可以勇敢起来。
看完以上,你对孩子胆小恐惧有什么自己的看法,可以在下方的评论区,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