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明白了一个道理。
自己存在一个极其错误的思维,
而一直都没发觉。
那就是,老假设别人会帮助你。
大前提是帮助你的都是好人,
不帮助你的人,都是坏人。
比如找朋友帮忙做一个很小的事情,
朋友并没有帮忙,拒绝了两三次后,
内心就开始延伸。
她不是个好朋友,是个自私的人。
找她帮忙从来不帮,以后我也不会帮她的忙。
这种先否定他人到决定以后实践的思维,
在我的生命里转了很多个圈。
今天,突然一个激灵。
我为什么要别人帮助?
为什么别人不帮助我,我就不开心?
因为源头错了。
总想着依靠他人,总想着不帮忙的就是坏人。
这里面我错了至少两点。
一就是,遇到事情,总是想他人帮忙,从来没想过,自己解决的时候,会有别的一番体验。
比如说,每次碰到要转换照片,转化格式这些小问题,我就会找朋友帮忙,觉得这个事情自己不会做。但是,其实,百度一下,很容易解决。我为什么不自己先百度,百度不会了,再去问别人怎么做,如果问了还是不会,再去找别人帮忙呢?
这种模式的养成有应试教育的原因。因为我们只需要做题,对答案,这样的单项训练。题目不会做,看答案,会了,下一题。我说的这种,是对于我这种死读书的人来说。这种训练模式下,我从来不会思考,怎么自己研究解决问题,怎么去寻找其他路径解决问题。就是机械的重复,背标准答案。
还有个原因就是我的母亲,除了读书,其他什么都不需要我干。让我养成了,除了读书,其他都不重要的想法。所以,生活中微小的事情,我便习惯麻烦我老公去处理。
久而久之,自己就成了废人。
这个模式下暴露了我第二个错误。没有思考能力。从来不去思考这个问题怎么解决。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是没有活力,没有对知识的渴望,缺乏一种向上的动力。如果我的好奇心重一些,我便希望通过自己学习,去解决这个问题,从而产生成功的喜悦。这点,我没有,所以选择了去麻烦他人。
以后碰到这样的问题,希望自己能自己想想,怎么解决比较好。
第三个问题就是思维方式。
不是人人都要帮你。
别人不帮忙,不能和他是不是好人划等号。
看问题多想想自己身上的原因
去想想这件事发生后,给我什么体悟
而不是去执着于评价这个人怎么怎么样,
这个事情怎么怎么糟糕。
其实,就是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
不要去评判别人正确错误。
正确的行为,多学习。
错误的学习自己改正。
把每一次冲突矛盾当经验。
这样才是正确的思维。
别总是去思维,这个人好无聊哦
这个人好差劲哦。
这个道理,以前虽然明白,
但是总没有落在实践中,
或者在实践中,经常被现实带跑,要时刻关注这个问题。
今天第二个感悟就是和小葱子聊天。
其实因为我们接触的事情,文化等都不同。
我不用一味的去希望人家的言语用词和自己配套。
不要去执着于字眼,而是去努力听别人在表达什么,她有什么诉求。
和人聊天,无外乎就是为了得到认可,得到表扬,或者询问对方建议,或者满足表达欲望等等。明晰这点,并且知道她在这个语境下想表达什么,如果和自己的意见一致,但是表达不同,那么没关系,我们的沟通重在感觉的交流,而不是要一个统一。
举个例子,比如小葱子很爱说因缘不具足,随顺因缘。但是我这觉得某某事没做成,是因为条件未满足,有很多原因。其实我们要表达的那个意思一样,只是用的理论,术语不同,不需要纠结,希望她一定要和我一样不可。
虽然这个感悟还有点不清白,但是先写着吧,以后慢慢会清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