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的设计要素
在学习目标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开始创建并修改自己的项目,同时参照图2.1对照是否包含了PBL的基本要素:
(1)富有挑战性的问题;
(2)持续探究;
(3)真实性;
(4)学生的话语权和选择权;
(5)反思;
(6)评价和修改;
(7)公开成果展示。
这些设计元素及其在项目中的重视程度,决定了项目是否遵循PBL的黄金法则目标的紧密程度。让我们更详细地研究它们。
富有挑战性的问题
问题为“PBL的黄金法则”提供了组织结构,使学习变得有意义,并赋予学习的目的:学生不只是为了识记而学习,他们是为了学会运用知识而学习。通过专注于一个问题,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新知识,还可以学习何时以及如何使用这些新知识。这使得他们将来更有可能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许多研究(更不用说日常经验)表面,有意义和有目的去学习的知识比偶然情况下获取知识更容易被唤起。通过提问,学生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到要学习的重要知识上,并可以帮助学生区分相关信息和无关信息。他们还可以提示学生激活其先验知识,这个过程是组织新信息并将其与已知信息联系起来的关键部分(Dean, 2012)。当学生努力解决问题时,他们会积累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将来再次使用。
教育研究表明,挑战是激发学习成果的重要因素。但要在一个能力参差不齐的班级中找到最佳的挑战水平是困难的,同时,还要兼顾一些学生需要的更多的指导和支持(这本就是项目化教学的一部分)。太多的挑战和太少的挑战都会让学生感到厌烦;因此,PBL的黄金法则寻求*“金发姑娘”原则的挑战——不要太难,不要太简单,要恰到好处。确定某个项目中学习成果适应学生的最佳挑战水平取决于教师的专业判断。难度更大(更复杂、更长、更困难)的项目不一定是更成功的项目。
*“金发姑娘原则”源自童话《金发姑娘和三只熊》的故事:迷路了的金发姑娘未经允许就进入了熊的房子,她尝了三只碗里的粥,试了三把椅子,又在三张床上躺了躺,最后决定小碗里的粥最可口,小椅子坐着最舒服,小床上躺着最惬意,因为那是最适合她的,不大不小刚刚好。
以下几点有助于确定一个问题的“挑战级别”。
首先,将要学习的基本知识和概念中难以理解和运用的部分。正如经验丰富的教师所知道的那样,某些想法、概念和方法难以理解和运用。可以使用项目来消化这些困难的概念,但是教师应持续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并根据反馈(从学生和教师那里)进一步指导。
其次,问题的结构复杂程度。当问题结构混乱并完全需要学生自己寻求解决方案时,这显然比让学生遵循熟悉的方式寻找解决方案更具挑战性。尽管结构错综复杂的问题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如何组织和开展探究的机会(开展哪些活动、使用哪些工具、提出哪些问题、遵循什么顺序),但对学生而言可能有挑战难度过大了,过程中可能需要大量的指导和支持才能完成。
确定“挑战级别”的第三个因素是过程的复杂性和学生解决该问题必须完成的步骤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