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亲爱的“战友”们:
都说“岁月不饶人”,恍惚间与大家在一起共事已20个岁月,20年来我们见证着每个人的成长及老去,多么神奇!人生能有几个20年?这是怎样的一种缘分?一直以来是大家的帮助与激励让我从那个只活在自己世界里的女生变得渴望并乐于与每个人畅谈,是大家的帮助与鼓励让我懂得为人师的骄傲与美丽,现在的我还有太多的不足,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包容与体谅。对所有兄弟姐妹的感恩之情我将一直铭记于心。
这两天讲课,评课的经历我想了很多,借由文字的方式与大家分享我的一些想法。
5月8日下班前收到教研室刘老师来大雁听课的消息,我将王显成老师上次讲课的课件稍作修改,5月9日第二、三节课用五年二班同学进行了第三次滚动作文教学,当日听课人员除刘老师外,还有英语教研员苏老师、我们的刘校长、马校长以及四年级听说讲课这事儿后,主动串课听课的美华主任、秀敏姐、春英姐,特别感动,能得到大家的帮助心里很幸福。自己很清楚,准备比较仓促,毛病很多。评课时刘老师给我提了一些中肯的意见,让我豁然开朗。
通过三次的习作滚动,整体看,学生还是比较喜欢这种作文方式的,很多学生都说,“玩”得很快乐。课上有个孩子摔倒,后背受伤(破皮)还坚持给伙伴写评语,让我特别感动。课堂生成有很多问题,如:点评学生过于集中,学生黑板前写自己名字时有些混乱,如何加分不能一目了然,学生追求速度而忽视字迹的工整(这与我备课时对学生预设不够全面有关),但孩子们认真地写(快速列提纲,铺写作文),积极地评价(有几个孩子听同学读作文时 ,将自己的评价记录在纸上、本子上做有准备的评价,最后一篇作文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叫到所有举手的孩子,下课后一个男孩子拿着自己写好的评价送到我眼前,工工整整的几行字看到的是他的那份认真),迫不及待地展示(一个叫孙睿的女孩,因上次王显成老师作文课已了解其作文水平不错,而叫另一组写同样题目的孩子展示习作,大家评价后,孙睿说她想让同学们听听她的作文,她可以不要加分,但想让同学们给她些建议),课堂孩子们为小队荣誉而努力,自由表达的场景将是我记忆里最美的一段回忆。
可能有很多老师质疑“滚动作文”,想这种作文形式是因为在中学推进不下去才在小学做,说实话我也曾这样想过。但我也想中学毕竟有中考的压力,老师们也许不敢去做。我们不一样呀,我们的任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好了。既然学生有兴趣“玩”,我们为何不让学生“玩”起来呢?也有老师说,这样的作文课时间长了会造成学生的两极分化,我想我们的两极分化随着年级的升高是必然会出现的状况,这种两极分化不会因为这种作文方式而更严重,相反根据每次作文时我们发现的问题适时做出调整,也许不擅长写的锻炼了口语表达,哪怕只锻炼他当众表达的胆量不也是收获嘛!也有老师可能说自己没有兴趣做这件事,我想当老师注定我们要教课的,作文又是我们必上的一课,我们是避不开的,不但要指导还得花至少几节课的时间去批阅,仔细想想,我们的批语对学生又有多少帮助呢?与其如此可以把评改的任务让学生来做,我们原来批改习作的时间做个倾听者不更快乐吗?也有老师提到“热情”的问题,我想说我们可以没有热情,但我觉得大家都是有责任心的,因为这份责任心,“滚动作文”这件事儿也是可以试试的。
这两天我在二年级讲了《小马过河》这篇课文,亲爱的们一定不陌生吧?小马驮着米被小河挡住了去路,听老牛说“水很浅”,听小松鼠说“水很深”,甚至淹死了它的伙伴。自己试了试,才知道“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这不是我们常说的“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吗?“滚动作文”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听谁说什么真的不重要,对我们,对学生是否有益?试他一试又何妨?
工作只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不管你是否愿意,按我们自己的年龄推算一般都要再工作十年左右,“上辈子杀了人,这辈子教语文”与其活在这样的抱怨中,为何不尝试些新做法,可能起步会有些难,但适应了,习惯了,最终收获一份轻松,多好的事儿?“态度一变,问题不见”什么事换个角度想一想,除却生死我们无力改变,其它一切皆有可能,不是吗?
以上种种只为大家有个好心情,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力所能及我愿为每个伙伴有所帮助。今后工作中考虑欠妥处还请批评指正,多多谅解!
祝福所有伙伴:身体健康,笑口常开。
彦丽
2018.5.10
附几张讲课照片以作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