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不是诗的生活过出诗意
文/石岩磊
武汉大学教授易中天因在央视“百家讲坛”中主讲《汉代风云人物》《易中天品三国》而一炮走红,当记者访谈他的人生经历时,易教授说,他高中毕业后就响应国家号召奔赴新疆建设兵团,满怀豪情地要去建设苏联“共青城”那样的理想社会,然而他在那儿的体会却是:“一个被诗意描述过的地方,让我明白生活不是诗。”
这句话有些绕圈子,或许只有这样说才能显出大教授的水平,他不过是讲,被吹得天花乱坠的好地方,往往是生活最艰辛的去处。其实,许多人也有类似的体会,风光旖旎的山区,景色令人流连忘返,可没有人愿意留下来长期居住,因为这些地方交通闭塞,远离繁华都市,子女上学、老人看病都不便利,且文化生活贫乏,所以人们只是对风景赞不绝口,最多来一句:“等退休了,我就到这儿养老”。
在城市也有相似的情况,就是用美满遮盖不堪的生活:同事间每聊起自己的孩子,都会无比自豪地说他们或考研读博了、或找到称心如意的对象了、或到知名大公司上班了,绝口不提为学习、为谈恋爱、为找工作和孩子吵架拌嘴,甚至是掀桌子的糗事;孤苦伶仃的老人们,被腰疼腿麻折磨得彻夜难眠,可一接起子女打来的电话,精气神就来了:“我跟你妈都挺好,吃得香睡得着,你们在外头不用惦记,自己要多注意身体啊!”
被人们赞美得风景如画的地方之所以留不住人,是因为那里缺少人气,生活就是要红火,没有朋友交心,没有子女交流,再热门的旅游胜地也会让人心里发冷。然而,回到都市之中,我们又会在朋友面前刻意把家丑掩藏起来,又会在子女跟前故意将苦楚遮掩起来,用满脸甜美的笑容示人。人们为何要如此矛盾?我们无非是想拿美景点缀生活,用慈爱护佑后代,美与善在矛盾中融合在了一起,和谐共生出诗情画意。
建设兵团的艰难岁月让易中天倍尝辛酸,可也磨练了他的坚强意志,成为他富含梦幻的美好回忆,为日后的一飞冲天埋下了精神储备。而我们大多数人是在不自觉地用曼妙粉饰着艰涩,拿善良涂抹着憧憬,在臆造出的美梦中吟咏歌唱,可谓是:把不是诗的生活过出了诗意。
2018.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