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理事会·教育
推荐编辑:仙灵
【推荐语】提起电子游戏,很多家长会想到它的弊处,它让孩子上瘾、沉迷、难以自拔。但是有没有想过,它为什么能做到这样的效果呢?有没有什么规律呢?这些规律用在孩子的学习上会不会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呢?看看小学生妈妈“潺潺的日子”这篇干货文,有没有解答您的疑惑。
大多数孩子身上都有一个特点:玩游戏不用教。不管是哪个游戏,小到扫雷,大到网络游戏,孩子们上手很快,无师便自通。在这背后一定蕴含着某种规律。没错,这个规律就是三种机制联动:及时反馈机制、任务机制和奖励机制。任何一款游戏通过这三种机制都能让孩子迅速爱上游戏,如果控制调整不当,孩子就会沉迷游戏,难以自拔。
凡事都有两面性,既然游戏通过三种机制的设计能够令人沉迷,那这三种机制的利用价值就非常高,把它们迁移到学习上来就能够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我不是一个游戏玩家,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看过不少人是如何玩游戏的,所以对游戏还是略知一二。
及时反馈机制
在游戏中,当玩家吃到钻或打倒某怪时,游戏即会通过声音、特效、分数等多方面进行刺激,给人以最及时的反馈,对玩家的行为产生最快速的感知,令玩家感到快乐,愿意进一步体验。
在孩子的学习中,无论是小测验还是日常的作业,只要孩子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有正向的做法,我们都给予及时的反馈。他或许是写字姿势认真端正、或许是精力集中、或许是字迹工整、或许是主动要求练习,无论是哪种情况,家长都对他做得正确的地方予以肯定,这会进一步强化孩子此项行为,对孩子产生激励作用。
任务机制
在游戏的第一、二关往往设计得非常简单,但随着游戏级别的增加,游戏难度也在快速增长,即需要完成指定任务量之后才能取得通关或才能进行升级。我曾经看到过一个游戏博主,大概是个中学生,在玩某个游戏时,因为关卡难度较大,反复进行尝试,结果到了凌晨四点才通过。在他的视频中,他对自己的行为竟用“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来形容。姑且不论他有多痴迷,单从他心理活动上来说,任务机制更能磨练一个人的意志。
在学习中,我们不妨也借助任务机制的做法。比如:做作业时,先做简单的感兴趣的作业,让孩子能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然后,再安排子孩子做难度大时间长的作业,最后,再做一项简单的作业。这样,孩子的任务由简单——难——简单,既有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的成就感,又能保证在做作业的开头和结尾都是愉悦的心情。
奖励机制
在游戏中,每通过一个关卡都会奖励大量的分数,道具等等,这让玩家觉得自己获得了更强大的能量,也暗示自己具备更强大的能力,所以,想进一步去尝试,去体验(当然,我没有玩过网络游戏,这些都是我通过观察之后的猜想,如果不准确还请大家理解)。奖励机制比前两个机制的力度更大,范围更广,甚至会引导玩家在心中去建立某个目标。
在学习中,我们会常常利用到奖励机制,比如:考一个好成绩就去吃一顿大餐或买一件玩具或出去旅游等等,这些都有助于鼓励孩子继续努力学习。当然,不建议奖励孩子长时间的玩游戏。在这些奖励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尝试更有意义的奖励,比如奖励孩子15分钟内挑选自己喜欢的三本书,或者奖励孩子同爸爸妈妈从采购开始一起做一顿饭,或者奖励孩子去观看音乐剧,或者奖励孩子去一所大学游玩参观,这样的奖励不但对孩子起到激励作用,还对孩子构建理想和兴趣培养起到了促进作用。
对于优秀的孩子来说,学习不是一个苦差事,而是一种享受。这些孩子的父母对待学习十分重视,同时对孩子的感受也并不忽视。爱因斯坦曾经被认为是智障的孩子,但她的母亲却从未放弃,克服重重困难,用爱、鼓励和陪伴来为爱因斯坦传授知识,终让世人遇到一位科学巨人。
每个孩子都是一块宝玉,作为家长,我们无法改变社会环境,但是我们通过努力,一定能唤醒孩子心中的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