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时代,我开始借阅图书馆里的所谓哲学书,但常常拿着书,不知如何读下去,说实话,以十几岁孩子的智商和当年浅薄的对世界的认知,那些诸如萨特的存在主义之类的书,与我而言,有点天书。尼采、叔本华等人,唯名字熟耳。
缘份有点晚,但终于来到,感谢上帝给我机会,因着美高申请、面试及辅导青少年成长需要,让我有机会和孩子们一起读书。
先来说说哲学和人文系列,我推荐孩子们读读《小王子》、《苏菲的世界》这两本书。
这是多么好玩的关于生命体悟与哲学思考的书啊,在好奇、趣味的语言环境中,一场关于我是谁、世界是什么的宏伟画卷徐徐启幕。读着这些书,我仿佛也回到自己的14岁。
由着《苏菲的世界》,我推荐《极简欧洲史》,这两本书放在一起读,对欧洲古典时期、中世纪时期会有更好的了解,对当时的哲学家、宗教都能够积极互通,彼此强化认知,再由这两本书,我推荐蒋勋的西洋美术史(喜马拉雅音频),放在当时的人文环境下,我们对西方美术、建筑史都有更深一层的了解;空时不妨再听听《古堡,欧洲的浪漫与传奇》,当年骑士文明中的城堡和今天欧洲旅游中的城堡之旅又有机结合在一起。
再由这两本书,我们的目光拉回至15世纪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那个时代,当年的两大近海强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现今文化依旧,强势不再;慢慢再将目光拉至17世纪中叶,清教徒登陆美洲的时代背景,由着他们登陆,我们的视野转到《我们的故事》,一部讲美国历史的纪录片,之后再看看中国的《复兴之路》纪录片。看完这些,半个世界的轮廓基本该有了。
如果成人有兴趣,我还要推荐《与神对话》和《道德经》这两部经典,同时推荐几本严肃的书籍,《万物简史》、《新全球史》和《中国人史纲》。
很多东西在这些书中串联,我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发源于古希腊的生命数字学说中竟有业力之说了,原来东西方文明早在那个时期,就互相交融了。
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喜爱文史的人可以读一读。当然,还有小朋友喜欢《三体》,喜欢科技,喜欢动物,喜欢经济,我的视角又得跟随他们的喜好打开,我想跟上他们的成长步伐,我幻想这样下去,10年20年后,我该是多么的知识丰富的老人家啊,我孙子孙女儿,一定好喜欢这个老奶奶。
我们来到这个美好的世界里,彼此相逢,彼此问候,并结伴同游一段短暂的时间。
我们有机会一起读点书,这真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让我今天先把写作的作业交掉,以后一本本讲给你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