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通过这个练习,你对于自己的心智模式有什么觉察?
这种模式在其他领域(生活、交友、工作、管理、亲密关系、教育孩子……)也会出现吗?对于你的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
1.我享受营销类、文学类、哲学类知识。
2.我之前是一个喜欢怀旧到拘泥于过去的人。
3.我很喜欢追求一些其实自己并不需要,并不适合自己,也并不能让自己舒服的东西。(如爱情,知识,生活小荣誉)
4.我很喜欢为未来做考虑,时常考虑过头影响了当下的生活。
5.我眼下只想要赶快赚钱,赶快做出一些成绩。
6.我很想把当下该做的事情做到极致!未来的事情不想想太多了!
摘抄:
1.你发现没有,我们买什么,用什么,丢弃什么,其实都取决于你对待自己和资源的心智模式。这些买回来的物品,本质上就是你时间空间的容器。
断:就是断绝不需要的东西——少买(断);
舍:舍弃多余的废物——多扔(舍);
离:脱离对物品的迷恋——不执迷于物欲(离)。
如果说拖延症是你不愿意面对任务而拖到最后一刻崩溃,那么杂乱的房间,是不是一种空间上的拖延症呢?——你不愿意面对现实,最后杂物把你一点点挤死了。
在你占有物品的同时,物品也在占有你。
“断舍离”是通过收拾物品来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内心的混沌,让人生更舒适的行为技术。简单来说:
我们要提高一个维度——它是一种日常的修炼:如何通过收拾东西,观察和修炼自己清零的心智模式。
通过整理改变自己的过程有3步:
不断审视自己与物品的关系:发现身边所有“不需要、不适合、不舒服”的东西。
通过审视,你关注的重心从物品转换为自我。你在对物品的整理中,重新认识、发现和肯定自我。
通过观察你身边占用时间、空间、注意力最大的10个物件,你可以评估一下自己的心智模式——然后逐一判断这些物件落在哪个领域。下面是一个按照“时间—有用程度”排列的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