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书说“节食法不能帮助减肥”,内心就在吐槽,那一定是没有真正管住嘴。可是作者随后的数据和解释却让我逐步试着接受,节食短期内见效确实很快,但是随后的报复性饮食使之在长周期周效果不仅不好,反弹的几率反倒比较大。与之类似的事,早期想杜绝刷知乎的时候,借助赌金制度确实可以帮我控制一段时间,但是一旦没有了约束反倒会一次花费特别久,像突然脱缰的野马。
为什么我们制定了那么多愿望清单,但真正进行下去的却没有几个?是因为我们的愿望不够强烈吗?我每天想早早的睡觉,节制饮食,注意力集中,每次不能按照自己的规划推进时心中都会一阵懊悔,做不到这些真的是我的愿望不够强烈,驱动力不足么?
不是的。作者告诉我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以往我们总是使用驱动型策略,为自己规划美好未来,它有效,但是它无法时刻有效。
想达到的愿望是整体愿望,但是它不是即时愿望。在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突然出现的念头处于心头最重要的位置。况且,况且,我想要/不要做什么,是一种改变性行为,改变本身就是一件与大脑为敌的事情。
夸张点说,我们是一系列习惯的构成体,如果把我们的身体比喻成一艘船,那么脑中掌舵的大多数情况下是我们的“习惯”,我们的意志力当然可以将方向盘从“习惯”手中抢出,但是它不能时时刻刻保持高度紧张状态。意志力是有限度的,无法时时刻刻地处于这种内耗中。
如何能够降低这种内耗呢?——让新的习惯取代旧习惯。
话题貌似绕回去了,说到底还是要改变,要和自我的惯性对抗。但其实是不一样的,这里“取代”的要点是,要慢——悄悄来,不声张。
改变大脑的行为越是明显,内耗自然越多,如果在此途径上无法形成新的习惯,无论是抗拒还是旧我的反噬都带来更糟糕的体验。所以要缓慢的逐步推进,这种变化无法立刻见效但是却可以足够长久。可以说这是道选择题,是选择一个月瘦五斤(可能会逐步胖回来)还是每天瘦一点递加下去?
如果想要后者,这里有几点简要建议:
①拆分目标,微量开始。微量到行动不会抗拒,如果抗拒那就再微量一些。
②服从计划安排,摆脱高期待值(不要因为偶尔超额完成便大幅度增加日后的难度)。
③多肯定自己,以奖励提升成就感,以仪式感坚持进行。
说到底《微习惯》的关键在于将一项任务放到生命的长河中去看,它选择的是长期效应,减小反噬作用,当然缺点是见效不快但是呈递增效应。
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目标的类型选择是否采用这项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