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局里的统一工作安排,今天我和市教研员刘老师一起走进26中听课。授课张老师是一位经验丰富,对教学很有见地的老师,遗憾地是以前没有机会听课学习,这次真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认真听课,用心揣摩,感触颇多,记录下来,学习调整,完善自我。
(1)知识重构明晰。温故而知新,对于复习课,“温故”即“知识点”的梳理,知“新”引导学生看到知识点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同思维。如从七年级的“学习”联系到九下的“学无止境 知行合一”;从七年级的学习态度联系到九下第六课的“坦然面对学习压力”;从个人梦想到“中国梦”。
(2)细节把控精准。张老师对于学生的易错点精准把控,如谈到接纳自我,提醒学生:我们要接纳的是自己的不完美,而非自己的缺点。谈到做更好的自己,要求学生思考,任何人的完善只靠自己吗?引导学生明白,每个人的成长完善都是在与他人,社会的互动中完成,这样自然与八下第一课“关注社会”相链接。
(3)教师引导到位。张老师不疾不徐,淡定从容,信手拈来,与循循善诱中培养学生的关联能力,重构能力。
(4)学生参与充分。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循着老师的思路适时参与,不急不躁,这种参与是真实的,有效的,自然的,而非喧闹的。
(5)作业布置适切。作业创设情境—学生通过网络了解六位院士的中学时代,引导学生从学习、梦想、认识自我等方面理解“中学时代为我们的一生奠定重要基础”。情境在“外”,答案在“里”,贴合本节课所复习的内容。
总之,这是一节值得学习借鉴的好课,朴素无华,但颇具思维含量。好课的背后是授课教师丰厚的知识积淀,严密的逻辑思维,流畅的语言表达。
当一名好老师不容易,然心向往之,所以踔厉奋发,勇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