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人问为什么要多读书?如今一本书明明可以看个视频就能总结时,为什么还要深读那本书呢?的确,看视频总结能节约很多时间,且没什么问题。
在全民娱乐的今天,阅读好像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线,与之对比人们更喜欢沉迷于短视频和各类社交媒体,因为这些活动不需要努力就能够获得短暂的快乐。越来越强大的短视频平台算法洞察了人性的弱点,为我们大脑设计了一个近乎完美的成瘾性机制,经过调校,它无限接近大脑的欲望曲线,使人深度上瘾。一晚上刷两个小时的短视频,能让你的大脑嗨几百次——这是其他任何一种形式的信息传播媒介都不可能需要做到的,也是短视频最大的优势。
短视频一刷停不下来,就比如我自己午饭后刷个抖音睡午觉,不知刷了多久看时间已经过了一个多快两小时,而且还越刷越精神,说它是杀时间和提神的第一利器也不为过吧。娱乐是我们漫漫人生苦旅中不可或缺的享受,但每天动辄花费数小时的时间在娱乐上,这就是玩物丧志了。那这是否意味着看短视频不能获取知识?当然不是。不管你是在读书还是读报纸,当你花了一两个小时阅读后,我问你,你刚刚读了什么?你能告诉我你刚学到了什么?然后你侃侃而谈,我刚才看这本书平实无华的语言让我看一遍就记住很多东西,里面的人和事是怎样的错综复杂。那你这几个小时你就没白费,学多学少是另外一方面,你至少学到了只是或者看懂了个故事。但如果你看了两个小时的短视频,然后我采访了你,能告诉我你刚刚学到了什么吗?这时绝大多数人都欲说还休,因为你确实看了很多东西,但让你说出来却不知从何说起,甚至都想不起来自己过去几个小时看了什么。因为一个接一个的15s短视频让大脑长期处于“兴奋”的状态,大脑习惯了及时满足,不用思考就能看到众多的“知识”,你的心,静不下来了,我们正渐渐沦为技术工具的奴役,眼花缭乱的社交媒体会传播错误信息和假新闻,让人们逐渐失去自己的批判能力,不再习惯动用大脑,而选择相信他们在视频中所看到的信息,并且这是有代价的。
说到这里可能会有人说,我知道短视频这些东西是没用的,但我也想看书,但我看不进去,一拿到书我就想睡觉,所以我就看看短视频图个乐总行吧。
娱乐当有“度”有“节”,短时间的消遣未尝不可,倘若你长时间沉迷于娱乐的浅薄满足,只会会对生活的追求越来越低,失去真正美好的东西。而学习则需要长时间地保持专注的状态,这个状态本身就是一种能力,如果你长期持续、高强度的接受某种信息,那么这种信息一定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的你三观与认知。 同时,读书也有读书的方法,不是为了读而读,囫囵吞枣,更不是做书籍的搬运工,不经思考,正确的阅读方法能让我们事半功倍的完成阅读:
1.找到你自己想得到什么
阅读没有目的,是没法长久坚持的,因此你必须清楚自己的阅读目标。举个例子:感受人物的情感,学习某领域的知识,或者掌握新的技能等等。制定目标可以激活大脑,当你有了清晰的读书目标,大脑就会在书本中自觉的搜索和留意你实现该目标的内容。如果你说不知看什么书,可以把张爱玲、王小波、莫言、巴金、刘震云、郭沫若、余华、王朔……最有名的一本翻出来看看。感受一下,自己到底喜欢什么类型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家的叙事风格又是如何的,比如张爱玲的刻薄,王小波的粗俗好笑,刘震云的絮絮叨叨等等。
2.针对影响阅读的各种因素,具体的改善建议。
①针对阅读中速读慢的现象:
可以通过“使用引导物来引导眼睛阅读”。最常见的在阅读时用笔或手指放在你正在阅读的文字下面边度边移动。在你能理解的基础上,移动的速度需逐渐加快,特别要注意的是在移动的时候,不要经常停顿,一定要顺畅。
②针对视幅狭窄和感知能力差的现象:
我们一眼能看清的范围(也就是一眼能多少个字),叫做视幅。如果视幅越大,你一眼捕捉到的信息就越多,比如你正常看书是一眼看一到两个字,通过短期的锻炼一眼看一个词语或成语,在专业的训练后能看一个完整的短句,而坚持长期训练就能达到一眼看一个意群(意群指文章段落中按意思或结构,划分出的句子)。但逐字阅读是大多数人从小的习惯,只通过自我练习一来是进度慢二来是一味地追求速读而落下了理解的隐患,在我使用过的软件中“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有对应“视幅扩展训练、整体感知训练”,有兴趣的可以亲自试试。
③针对识文基础差的情况:
要解决这个问题别无他法,只有在平时学习和工作中,勤读书,不断积累。增加自己的中文词汇量。
④针对音读、默读的习惯:
音读和默读是影响阅读的一个因素,但不是关键因素,我的建议是不要过分在意,因为想要完全的克服默读是非常困难的,我们能做的就是淡化默读的习惯。在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软件中还采用了一种“干预法”,具体可以参考软件中的“消除音读”训练。
3.用自己的启发,去跟书评做对比
一本书看完,你可以问一下自己,它带给自己什么?有没有什么启发。以《活着》为例,我看完之后,有两点很触动——
①人的一生本就是幸福与痛苦相互参杂替换,那些真正经历过苦难活下来的人跟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幸福,这也是为什么,如果再给我们一次机会,我们可能会再来一次的理由,就是感受,就是爱,就是希望。活到最后只看到幸福或者只看到痛苦,只有明白活着就是为了做自己喜欢的样子,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事
②人活着经历很多人生的大起大落,有侥幸也有不幸,有幸福也有艰苦,从参杂着侥幸与不幸的生活中获得新生,从与艰苦和幸福同行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人生中所应该有的情谊,即便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亲人一个个离去,亲手将他们葬在一起,我所想所做的选择不是伤心也不是追随,有的只是感慨、遗憾和惋惜,还有平淡的活着。
读完后想了个大概,你再去网上看看网友们对这本书的书评,短评和长评,都去大致去浏览一遍,看看这本书别人是怎么评价的,他们又有怎样的启发?有哪些可以借鉴的地方?如果这些做完,相信你会对你所读的书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
4.读了半小时没有感觉,就“丢掉”
有些书,很多人都拍案叫绝,你再一看腰封上什么大牌推荐,全球畅销多少本,结果自己读了一会儿,完全看不进去。那么请相信自己的直觉,立马扔掉,或者低价转让。不要强迫自己读完一本书,因为即使你花了三个小时读完了,也只能说你浪费了三个小时。
运用好阅读方式开发出一条可行的通路之后,你的阅读将变得热情高涨,越来越有力量。无论岁月怎样变换,信息怎样增加,我们处理信息的能力只会随着经验的增多,越来越强。
“读书之于心灵,就像运动之于身体的影响”
你光看运动健身的视频不可能锻炼身体。准确来说阅读更像听音乐,书与音乐是相通的,读与听有很多共同点,它能作为一种冥想来提升你的心境。当你沉下心来阅读一本书时,你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书本上,整个都会安静下来,沉浸在你吸收知识的每一个细节中,但短视频密集的“爽点”,恰恰可以轻易摧毁这种能力。
在知识的海洋中,文学自来没离开过历史,阅读仍然是无与伦比的。如果你沉迷于社交媒体和视频短片,这里有一些你应该考虑多读一些的理由:
1. 阅读是成长的导师
读过的书会成为我们理解这个世界、解释这个世界的底层思维逻辑,甚至会成为自己性格的一部分,或者演化出其他品格,影响到周围的人。当面临问题时,能够为我们提供精神支撑;当面临问题时,可以从大脑深处调动出来借鉴,提供帮助,指导行动,成为现实生活的导师,让我们少走弯路,少做无用功。
2. 阅读能帮助我们保持健康的身体和心灵
你的身体需要运动,那意味着你的大脑也需要运动,因此找时间读书吧,它给我们带来的不止是知识:
(1)减轻压力
2019年进行的调查显示,阅读是克服压力最有效的方法,胜过人们之前喜欢的如听音乐、看视频、享受一杯茶或咖啡、甚至散步。通过评估心跳和肌肉紧张程度,调查参与者从打开书本到放松下来,只花6分钟的时间能够降低压力水平68%,如果30分钟的阅读可以降低血压和抑郁情绪。
(2)缓解抑郁症状
阅读能使人通过对文字的情感反应改变行为,2017年9月,意大利都灵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了一份关于阅读疗法的分析报告。该报告综合分析了十项相关研究,他们的分析结果发表在《Journal 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简称,《临床心理学评论》)杂志上。分析结果显示,至少六项研究的受试者在参加阅读疗法课程后,其抑郁程度在三年内有显著改善。
3.阅读是另一种跨纬度交流
社交媒体让我们可以看到对方的动作、听到对方的声音,但别忘了,书是将一个人的话语、想法、思维、理解、阅历、见识等打包成文字,便于获得且携带的纸张,当你开始全身心阅读时,这几乎等同于作者站在你对面跟你交流,采纳其思维方式和习惯,阅读的好处之一是你可以选择影响你的人,而诸多“交流”下来你会变得和之前的自己判若两人。
结语:随着大众传媒的高度发达,所有人都会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各种纷繁复杂的信息,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辨别、筛选有效信息,透过各种社会现象看清事物的本质,提高我们的思考能力?这就是阅读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