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问起来,一个人为什么要读书?大多数人都会回答:我热爱读书呀!但是我们大多数人真的只是因为喜欢才去读吗,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还要信奉学以致用的论调?
从理论上来讲,人脑根本就不适合阅读,我们的大脑喜欢简单直接的,拿来就能用的东西,最好是动态的呈现人脑最喜欢,诸如电视节目、很火的短视频都是基于此;但是阅读是一个需要将看到的文字解构后再重构的思考过程,要是碰到难度稍高的知识点,甚至都完不成不了第一步的解构过程,更不要说再进行重构了;对于这样一件事,说热爱阅读的逻辑或许是站不住脚的。
那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还要说自己“热爱阅读”呢?
——因为它有用!
我们想提高专业水平,买本书来读;我们想提高管理能力,买本书来读;我们想提高沟通能力,买本书来读;我们想提高..........
我们基于想解决某个问题,所以就去读书。这不是基于自身的热爱,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阅读是一件既爱又恨事情,爱它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好,又恨读书的过程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般愉悦。
作为一个“读者”,学会如何读书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并不是每一个读书的人都懂得如何有效阅读,如果只是简单粗暴的在读书,没有想过读书的方法和技巧,也不知道如何提高阅读的广度和深度,阅读就很难持续性的给自己带来足够多价值。很多人读书总是一味地追求速度,结果读过就忘,甚至都搞不清楚刚读的这篇文章到底再讲什么,核心原因是读的时候没有明确的阅读目的,不知道应该关注文章中的那些关键信息,所以通篇读下来后就抓不住重点,也就变成了无效阅读。
读书的方法可以从两个维度来看:质量和数量。
我们先说说阅读质量,提高阅读质量从两个角度出发:主观和客观。主观就是这篇文章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心理感受,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情绪变化,或者带来了哪些认知上的跃迁;客观是我们要了解文章的基本信息,一篇文章通常的重点有人物(who)、时间(when)、地点(where)、事件(what)、结局(how) ,我把他统称为4w1h,4w是掌握基本信息,1h了解事件如何发生,逻辑和脉络。最后是我们要通过这些信息,尝试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思考,作者想表达什么思想,他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来表达。从这两个角度来分析一篇文章的时候,我们才能更好的读懂自己阅读的东西,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自己的主观感受上。
然后我们再说说阅读的数量,我们要知道,不是所有的书籍都需要我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去阅读,不然我们根本看不了那么大的阅读量,更没有博览群书这一说,所以说我们要通过速读和浏览的方式提高我们的整体阅读数量,以达到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
要想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首先要弄明白我们的阅读的速度极限在哪里:一个人的阅读极限是700~1500字,也就是一本32开的书的一到两页,用这个速度看完一本400页左右的书看完需要4-7小时,我们要做的就是尽量去靠近这个阅读极限。其次是我们的视网膜在同一时间实际接收的字数是有限的,角度不同,我们同时看到的字数也不同,但最多也不会超多5~8个字,其它都是我们人脑合成的视觉图像。最后就是我们的视觉接收的速度和大脑思考速度并不在一个频率上,这个和我们人眼的阅读速度关系有关,我们的思考速度是远远大于我们视觉接收内容的速度的。
我们可以通过三个方法来提升我们的阅读速度:第一,我们可以通过调整看书是的角度和距离,尽可能同时看到更多的字数;第二,用同步音频或者默读,来辅助自己的大脑将阅读的信息更快的合成为图像,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第三,在阅读过程中,碰到不认识或者不理解的字、词、句,直接跳过去,一般的书籍,跳过某个字词或者语句,并不会影响我们对整本书的理解和阅读。
阅读虽然是反人性的,但阅读的价值是连城的,所以要做的就是学会如何降低阅读的难度,让阅读更容易发生,让我们读过的书变成更有用的东西。
Ps:
文章类型:观点类、工具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