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无论是对工作内容、环境还是同事,都产生了极大程度的怀疑和否定,尝试了很多办法去解决,期间还找过一位特别崇拜的前辈寻求帮助,他建议我不如看点书来自我提升下,还给我推荐《一个人的朝圣》。
这本书两天就看完了。但还书的时候却不自觉地撒谎了,我跟前辈说,看不下去了,太感性了。前辈表示诧异,当时还截了几段文字,问说“这都打动不了你了?”,我顿感羞愧,不知道该揭穿,还是圆谎。
老实说,我是个感性、情绪化的人,对于这本书的题材,是没有抵抗力的,所以当时翻了翻,就知道对味。但当时想的更多的是摆脱感性,变得更理性、更功利,急切地想去突破自己的局限。
当然,感性并不是全无好处,首先它应该是码字的源泉之一。感性的人,必然会有很多想说的话,这就需要一个载体去输出。但矛盾点在于,只想说自己想说的,如果是被别人强加着去说,那相当于是代笔,这和码字是两回事。
于是,我的解决方案是,把我码的字和我的本体分开,我需要理性的去看待码字这件事情。
但是变得理性就能解决问题了么?改变性格如果那么容易,就没有所谓的“本性难移”了,那是不是就没救了?
必然不是。
不然我也不会在一年前暗自发誓说再也不码字之后,又开始了。
那么,这件事,到底有什么用?
我的理解是,从触动人心的角度来说,文字的力量是没有上限的。
高晓声说,文学主要是干预灵魂。但是“灵魂”两字略显矫情。许子东表达得通俗些,“文学在现实的运作层面很少起作用,主要还是作用于人心。”
就说现在的互联网交互,拿最近在球场上刷存在感的bilibili作为案例。
当没有内容时,B站会告诉你“什么都没找到啊T T”,再配上一张生动的图,当时没有被满足到的失落心情瞬间就被治愈了,你可能还会微微地会心一笑。
就这么一组图文,心情就不同了。
再看大V们,李叫兽、顾爷、同道大叔、咪蒙、胡辛束、深八深夜八卦、IF姐…就那么几个核心思想几件事情几个载体,重复说反复说,顺着说倒着说,自相矛盾的说,从文学性来看,是没有多大价值的,但是从创作源头看,就大有所为了。
他们的创作,不是为了像莫言那样,去拿奖的,有的只想写给女人看,看的人多了,就可以开始打广告了,或者开店了,网红的套路最后都是要体现在货币上的。
换句话说,不愿意为你花钱的,都不是真爱,但你还是得备着他们,万一哪天就路人转粉、粉转路人了呢。
扯远了。
扯回来。
如果你和我一样,觉得自己除了码字一无所长,那就好好码字吧,瞄准钱包的主人。甚至有时候,只要变着法子把你想说的话表达出来,就算是完成任务了。
等你有钱了,也就不会在意一无所长这种事情了。放眼演艺圈,毫无演技空有美貌的人还少么。如果你想成为胡歌、陈坤,势必身心灵都要受点苦难了。
总之,就像创意大师胡湘云说的,“不要自我设限,因为别人自然会来限制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