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复盘的书是《解码青春期》,一起来看看这本书主要说了什么内容,对我们尤其是有青春期孩子的家庭会有什么帮助?
提起青春期的孩子,不得不说另外一本很有名的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是一本深入刻画一个男孩没有安全度过青春期而引发的各种问题,最后因为内心撕裂情绪崩溃,主人公霍尔顿进了精神病院。
这虽然是虚构的小说内容,但也绝不是危言耸听。青春期孩子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和困惑,如果得不到正确而有效的疏解,就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常见的如厌学、离家出走、早恋、抑郁等,引起很多家长的焦虑和烦恼。但是,我们也没必要夸大青春期,因为这只是孩子必经的一个成长阶段。
青春期孩子的愤怒从何而来?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说:如果你的孩子放学回到家第一句话是:“妈,我饿了”,那就不是青春期;如果他一句话不说,回家就进到自己房间里,“啪”地关上门,这才是青春期。
什么意思呢?愿意主动和家长交流的孩子仍在安全期;而表现异常的孩子就要注意了,可能进入了青春期。
青春期的孩子普遍脾气比较暴躁,那么这种愤怒到底从何而来?寻找脑部发育的规律,能让我们看到一些端倪。
青春期又被心理学家称为“红灯期”、“危险期”,生理上快速发育导致了心理上的巨大变化。
人类的大脑中,负责认知和决策的是“前额叶皮质”,就是我们所说的“总裁脑”。这一部分是比较晚成熟的,女生到22岁,男生要到25岁。而感知和产生情绪的部位叫做“边缘系统”,脑科学家认为,这部分在青春期前期就已经发育成熟。
这就产生了很大的问题:成熟的边缘系统感知到外界的刺激,产生了恐惧、忧虑、愤怒等情绪,而尚未成熟的前额叶皮质却很难控制这种情绪。这就是为什么,青春期的孩子很容易被激怒。
他们不成熟的大脑经常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渴望独立又害怕独立;希望自己掌控人生,却又依赖父母为他们兜底。这种生理和心理共同产生的剧烈变化,给他们造成了巨大困扰。
前额叶皮质的发育不足还会衍生出更多的问题,比如缺乏预测风险的能力,所以青春期的孩子做事常常会不计后果;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他们很难依靠理智抵挡外界的诱惑。
我们把你看作一个机会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美国青少年励志专家乔希·西普撰写了《解码青春期》,鼓励家长正视这段特殊时期,陪伴孩子度过成长中最具挑战性的阶段。
其实他的早期故事和《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人公很像,从小被亲生父母抛弃待在孤儿院,对任何人都设防,也因此一次次被收养家庭赶出门。直到14岁被再次收养,处于青春期的乔希·西普更加变本加厉,做出各种出格的事。但养父却平静地说:我们不把你看成一个难题,我们把你看作一个机会。这句话,唤醒了他的内心,击垮了他的愤世嫉俗,成了他人生的转折点。
在这本书里,他以自己的经历为起点,用他的研究结果、个人经验为我们破译青春期孩子身心变化的奥妙,让我们掌握与十几岁孩子沟通与相处的艺术,帮助我们更好地尽到为人父母的职责。
除了了解孩子心理和生理的发展成长规律,我们还要适时做些调整,帮助和陪伴孩子安全度过这个阶段。最重要的问题就是:
如何陪伴十几岁孩子成长?
书中指出要有三种关键的思维模式:
第一种思维模式是青少年比看起来更需要你
身为父母,我们可能不太相信这一点。因为孩子回来就钻进自己屋里,根本不想和我们沟通,不想说话。但乔希·西普进行的调查出人意料地告诉我们,青少年最担忧的就是: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父母在一起。
青春期的少年正面临巨大的身体和心理变化,他们急切地想要证明自己是被喜欢的,此时,最好的支持就是真正看见他们。瑞典作家弗雷德里克·巴克曼在《时间的礼物》这本书里有一句话:“是一分一秒的陪伴,累积成我们不可替代的感情”。要想和青少年有良好的关系,就必须有高质量的共处时光。
那么,如何与青少年高质量共处呢?
1、要安排专属时间:提前在日历上标注出和孩子约定好的时间。
2、绝不取消约定:严肃认真对待,绝不取消和孩子的约定。遵守对他们的约定就是在以行动告诉孩子:对我来说你是最重要的。如果你经常取消和他们的约定,那么,你会失去他们的信任。
3、让约会变得有趣:不要让约会变成说教,而让青少年失去和我们在一起的兴趣。在特意安排出来的专属时光里去做一些孩子喜欢、我们也能接受的事情,比如一起看电影、旅游等。
4、要预料到这个约会可能不会那么顺利,让孩子确认你的诚意。
第二种思维模式:规则变了,你也要跟着变
从前非常依恋自己的孩子,如今变得执拗、暴躁、无法沟通,这时候父母要认识到,随着孩子的成长自己的陪伴角色也需要变化,成为一个既有权威又能决定结局的教练。
注意,优秀的教练都具备三个特质:
第一,关注个性发展,而不是只盯着结果。这个容易理解。
第二,教练会故意讨论毁灭性的失败,这一条解释一下,生活中有些失败会带来难以挽回的结局,但这些失败可能是真实存在的,我们要学习像教练一样和孩子们去讨论最糟糕的结果,比如怀孕、滥用毒品、醉酒开车、辍学、交不三不四的朋友等等。
第三,用价值观而非情绪来管教孩子。管教孩子的关键是要确立协商一致的目标和约定,如果我们都决定坚持遵守这些约定,那么在情绪来临的时候,我们就能够更好地把持局势。
第三种思维模式:你需要帮助
自体精神分析学家科胡特认为,父母是什么人比父母怎么做更重要。教育孩子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作,我们必须承认自己并非全能,我们需要谦逊才能获得青少年的信赖。
不少父母容易陷入4种常见的陷阱:
1、舒适陷阱:不想做任何费力或困难的事情。
2、认可陷阱:想让每个人喜欢。
3、控制陷阱:想要控制每一个细节。
4、成就陷阱:必须被认为是最好的,必须赢。
摆脱这四种陷阱,需要家长努力构建稳定的支持系统:学会谦逊,向别人请教,和朋友交心,组建一个顾问团。
最好的陪伴,是和孩子共同成长,当我们变得更好时,世界也变得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