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德足以怀远:人之所行,有道则吉,无道则凶。(想要在世间立足,除了要有智慧、懂谋略之外,更重要的是加强个人修养)
天道、德行、仁爱、正义、礼制历来是中国人文思想的核心组成部分。(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无敌)
道:是一种自然规律,人人都在遵循着自然规律,自己却意识不到这一点,自然界万事万物亦是如此。
德:德是得的同音字,素书说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世间万物每个都能得到自己希望得到的结果,是有德行的。所以,从这里我们可以推测,大体上如果骂一个人”缺德“,骂的不是别的,而是这个人妨碍了别人去获得自身的利益或者将他人利益据为己有,才谓之缺德。
仁:是人所独具的仁慈、爱人的心理,人能关心、同情人 ,各种善良的愿望和行动就会产生。
义:是人所认为符合某种道德观念的行为,人们根据义的原则奖善惩恶,以建立功业。
礼:是规定社会行为的法则,规范仪式的总称,人人必须遵循礼的规范,兢兢业业,夙兴夜寐,按照君臣、父子、夫妻、兄弟等人伦关系所排列的顺序行事。
道是自然规律,道、德、仁、义、礼是人顺应自然规律的一种状态和显化,也是人最高维的一种精神。因为道德仁义礼本身就是道的五个不同维次,道是最高维次,德是第二个维次,依此类推。其实道、德、仁、义、礼,每一个都是道,都是一个规律,道有道的规律,德有德的规律,仁有仁的规律,义有义的规律,礼有礼的规律,只是层次不同。一个维次就是一个世界,一个维次就是一种境界。
所以,这五个代表着五种境界,也代表着五个维次。那么这样分的意义所在就是,德是道的显化,仁是德的显化,义是仁的显化,礼是义的显化,一个真正有道的人,他就会用德的形象呈现出来。一个真正有德的人,他就会用仁形象的呈现出来。一个真正有仁的人,他就会表现得很有义,一个真正有义的人,就会表现的他很有礼。所以它们存在的关系就是一个为本,一个为相,前面为本,后面为相,这是第一种维次的解读。
一个为本,一个为相
比如说道德,道是无法说的,因为无形无相。所以一个真正通道的人,他一定是一个非常有德行的人。因为当他发现道的自然规律是向善向正,真正的呈现出正能量、正心、正念,所以他通了道就自然而然表现在他的行为上。他的行为一定是利他的、正向的这样一个正能量的,也一定是以其他生命为核心的,这样的人会成就每一个人。德,是道的一个相,一种显化,以此类推,仁也是一样的,是德的显化。一个很有德行的人,他会非常利他,很懂得为别人考虑,你能感受到他这种仁的力量。首先他一定是一个非常好的人,有恻隐之心的人,一个真正懂得会去怜悯别人的人,所以对别人都是非常的慈悲,那么这种慈悲之心就是来源于它骨子里面德的力量。
再以此类推,一个心中有仁爱的人,往往他表现出来在朋友之间也好,或者是家庭之间关系也好,在这所有的关系里这个人就很讲义气。为什么他很讲义气?因为他是个好人,他是一个有恻隐之心的人,一个真正有慈悲心的人。所以这样的人做任何事情,他一定会守义,会守住与人的承诺,守住责任,守住他做人的尊严。仁义仁义,有仁必有义。义是仁的一种表现。同样的,一个内心当中拥有义这样一种特性的人,他表现出来的那就是礼。所以他往往懂得礼尚往来,懂规矩,懂得与人相处的距离,以及与人为善,也懂得所有的一切东西相互之间都愿意好来好去。那么所有这些表面的相,其实证明这个人背后心智是义的一种心智。
高一维次包含低一维次
所以,道德仁义礼,前是本,后是相。形成了每一个的闭环。老子在《道德经》第38篇有曰:'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每个人都遵循自然,大家各自相安无事,顺其自然,所以什么事都不会有。乱中有序,看上去好像是没有什么东西来进行制约的,这种就是道的阶段,是最高境界。第二种是推崇圣贤,比如向孔子学习,向老子等圣贤学习,这是德的阶段,人人讲德。等向圣贤学习也不见得那么有效的时候,那可能就没有这样一种维次了, 这就进入第三种维次的仁爱阶段。就要向那些好人学习,向一些能够舍己救人的,能够为大众服务,真正的为更多人的利益考虑的人,如雷锋这样的人学习,这种是仁爱之人。当向这些好人学习,效果也不好了,也不推崇了,就推崇简单的关系,兄弟之情和义气。这就进入第四种维次,义的阶段。讲有情有义,家庭和睦,兄弟情义。连兄弟情也没有了,这就进入到最后第五种维次,礼的阶段了。礼的阶段以讲法律为主,靠法律来约束大家的这样一个社会形态。如果法律约束也不管用了,大家开始物欲横流,各种贪污腐败,不讲诚信,这个时候就礼崩乐坏了。这是整个社会在不同时期中的五种形态。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当失去了道以后,你只能讲德了,当你失去德以后,你只能跟别人讲仁了,当你失去仁以后,你只能跟别人讲义了,当你义也失去的时候,最后只能讲礼了。当我们这个礼都失去的时候,已经到了最差的边缘了,最极致的边缘了。这个时候就完全靠个人的忠信,就是我们个人的所谓的信用。但一般当一个礼都失去的时候,信用是最考验的,就像今天这个社会很多人都不讲规矩了,也就自然而然信用就没有了。所以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候,这也没有忠诚度,也没有信用。
每个维次独立,又共存一体
道德仁义礼代表着五个不同的维次,五个相互之间存在着不同差距的境界,但是同时存在,这是一个自然。在一个自然里面自然就有不同层次的人,也有不同层次的环境,更有不同层次的世界。所以虽然这五者有维次之分,但是五者又同时存在,所以五者又一体。如果只存在一种的话,它就不能形成自然。所以一个大自然体系里面一定是存在各个维次的人,各个维次的事物,各个维次的万物。
任何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国家,一定有道德仁义礼不同的维次。比如说一个人,在他身上也有不同的五个层次,只不过哪一个更凸显而已,有些人更凸显在道上,有些人更凸显在义上,哪一个凸显的越多,那么哪一个就是他的本质。虽然有一个更凸显的多一些,但是并不代表多一些其它四个就没有了,其他的也存在的。而且存在的方式特别有意思,如果仁在他身上更加突显存在的话,这个人一定很义,也一定有礼。但是礼和义都会偏少一些,但是更少的就是道和德,所以哪一个特别凸显,那么其他的相对来讲就会减少变少,所以才会有五个维次的不同。这五个各自有不同境界的维次独立存在着,但同时又不可能让任何一个有缺失。
所以既是统一又是脱离,形成了五者一体也。也就是说道德仁义礼五个形成了一个真正的自然的世界,形成了一个真正的自然的人。万事万物都无法让它们分割,它必须同时存在。但是哪怕是同时存在,完全不能分割,我们也要从里面找到它的维次,向更高维次去提升自己,精进自己。如果道德仁义礼在你身上都有,但是你更偏向于礼,那么你就向义,向仁向德向道去精进,这就是这本素书所描述的一个价值和意义。
道德仁义礼他表达的境界不同,世界不同,个人的维次也不同,只有我们更好的把道德仁义礼五个维次了解的更通透,也就才会真正的去精进和向往。
五个维度循环形成自然,缺一不可
道德仁义礼的整个体系当中,我们更多关注到的应该是关于五个维次它的一个循环的关系。只有真正循环这五个维次,对五个维次的理解才会以一贯之,才会真正的既有生态,又有他的专注度。只有这样子,对这五个才会真正体会到它的意义和价值。我们每高一维层次,那么上一维的层次的就能够包含下一维的层次。比如说道德,我们的道一定包含德。但是,我们的德就不能包含道。德只是道的一种表达方式而已,或者是更凸显的表达方式而已,但是德根本就不可能完全表达道。
只是用德来显化道的价值和意义而已,但是并不能完全表达道,那么同理,如果我们是一个仁者,一个真正的仁者,并不代表他一定是个德者,但是一个德者一定是一个仁者。也就是说高一维次的一定能覆盖低一维次的,但低一维次的相,不能完全把高一维次的本表达出来,只是通过这个维次对高一维次本的一种表达方式而已。所以他们相互之间又是相互覆盖的关系,道涵盖所有一切,德涵盖下面的仁义礼,仁涵盖了义礼,义能够涵盖礼,所以又是这么一层自然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