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天取得不光有经书,还有“甜品”-吃的历史(二十四)调料糖

现在看起来简单平常的糖,比如白糖,在古代并不是轻易得到的。

古人最早获得甜味的途径比较直接,大自然界人类提供了蜂蜜,只要不怕蛰。在甲骨文中就有“蜜”字和“蜂”字。比如《礼记.内则》写“子事父母,……枣栗伯蜜以甘之。”翻译一下就是是当时蜂蜜的具体用途之一做甜味剂制造蜜饯奉养父母。我国传统饮食中的蜂蜜,还有一个特产就是蜂蜜酒,是几乎纯以蜂蜜为主料进行发酵酸制的真正“蜂蜜酒”。传说在公元前七百多年周幽王的官廷宴席上,就有了这种蜂蜜酒,真假不清楚,“苏果”反正没见识过。

周幽王更著名的是这事

古人吃口甜食不容易,蜜坚持了很久,但毕竟取之不易,后来出现了麦芽糖顶替了一部分蜜的作用。

麦芽糖是人工制造的甜味剂的鼻祖。饴,《说文解字》里解释说“米糱煎也”, 糱(niè),这个字贼难写,是指芽米、生芽之米。这里说明了饴糖的制法,把生芽的米麦,煎熬,即利用糖化酶糖化谷物生产饴糖。其麦芽糖具休起源于何时其实不可考,按照《楚辞.招魂》中的描写,可以推测在战国时代,饴糖已较为普遍了。

目前所知最早记叙了饴糖具体制法的是东汉崔塞的《四民月令》,其中所载:“十月先冰冻,作凉饴,煮暴饴。”其后东晋的谢枫著《食经》,第一次具体记叙了较为完整的饴糖制法,书中的“作饴法”中有以下记载:“取黍米一石,炊作黍,著盆中。蘖末一斗搅和。一宿,则得一斛五。煎成饴。”虽仍不能说是绝对完整,但有严格的数字配比,由此可知至少在晋朝时,制作饴糖的完整流程已经形成。在著名的石崇王恺斗富故事里,王恺曾用饴糖水洗锅表示自己有钱,从中也可窥知当时饴糖的制作应该比较能成批量了。

这是最常见的麦芽糖

糖除了用来吃之外,还有民俗文化方面的意义,具体来说就是大家都熟悉的小年祭灶仪式,尤其在北方。灶王爷,跟土地公公一样,神仙不大,影响不小。传说各家的灶王要于腊月二十三、二十四日上天言事,向天帝稟报人间情况。人们当然希望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所以在这一天举行祭祀灶王的活动,使用的祭品主要就是饴糖。为什么用饴糖祭灶,有两种主流说法:一是认为是祭祀的时候用饴糖粘住灶王的嘴,叫他有口难开,免得说坏话;二是认为祭灶使用饴糖,并不是为了粘住灶王爷的嘴,而是贿赂灶王爷。若是粘住了嘴无法说话,就不能“言好事"了,所以是为了给灶王爷甜头,用饴糖来收买他。看来我们也担心神仙势利,不给他贿赂,估计灶王爷回来就成了相声里说的“下地醋歹跑”了。

小岳岳说的最好玩

但这两种甜食还是各有各的问题,比如蜂蜜在古代乃至现代,都受限于产量而无法成为主流食品;麦芽糖虽然制作简便,但太费粮食,面临原料与粮食冲突的问题,而且食用不便,不信你咬个麦芽糖试试,咯掉你的假牙。

《三国演义》里的有一小段,是说的袁术,跟他哥袁绍一样同为一方诸侯的人物,结局也类似,被曹操打败。

(袁术)欲回寿春,又被群盗所袭,只得住于江亭。止有一千余众,皆老弱之辈。时当盛暑,粮食尽绝,只剩麦三十斛,分派军士。家人无食,多有饿死者。术嫌饭粗,不能下咽,乃命庖人取蜜水止渴。庖人曰:“止有血水,安有蜜水!”术坐于床上,大叫一声,倒于地下,吐血斗余而死。时建安四年六月也。“

央视版的袁术

这样的豪强也是等蜜水而不得,古人吃个糖还是不容易,直到蔗糖的出现。

我们是最早用甘蔗制糖国家之一,说之一呢,是因为旁边的印度人也很早捣鼓这个糖了。在世界早期制糖史上,中国和印度占有重要地位。

公元前4世纪的战国时期,我们已有对甘蔗初步加工的记载。屈原的《楚辞.招魂》中有这样的诗句:“胹鳖(ér biē)炮羔,有柘(zhè)浆些”。这里的“柘”即是蔗,“柘浆”就是从甘蔗中取得的汁。说明战国时代,楚国已能对甘蔗进行原始加工。

先有的甘蔗汁

西晋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中,记述有交州,就是在现今的广东、广西一带,进献的甘蔗饧。这是一种液体糖,呈黏稠状,是将甘蔗汁浓缩加工至较高浓度,非常的黏稠,便于储存食用。

东汉张衡著的《七辩》中也记有“沙饴石蜜”之句。这里“沙饴”二字,是指制得的糖有微小的晶体,可看作是砂糖的雏形。

南北朝时期的陶弘景著的名医别录中写道:“蔗出江东为胜,卢陵也有好者,广州一种数年生,皆大如竹,长丈余,取汁为砂糖,甚益人。”这里描述的已经制出砂糖。这种砂糖是将蔗汁浓缩至自然起晶,成为带蜜的糖。

麦芽糖

可以说古人从鲜榨甘蔗汁,到浓缩果汁,再到砂糖,有了初步的固体糖了。

后来到了唐朝,印度的制糖方法传入中国,应该说大大提高了我们的制糖水平。唐太宗也派人去印度学习熬糖法,这事在宋朝人欧阳修、宋祁编写的的《新唐书》中有明确的记载。我们到印度不是光取了经,还是食品技术。没办法,谁让印度人有先天的地理优势,那地方盛产甘蔗。

白糖

后来中国提高了制糖术,提纯的白糖更好,“色味愈西域远甚”。白糖又反向输入给了印度。因此在印度印地语中称白糖为cini ,意思为“中国的”。中国在制造白砂糖方面居当时的世界领先地位。明朝末年,中国人发明了“黄泥水淋法”, 借助黄泥浆的吸附脱色制取土白糖,颜色接近纯白,是当时世界上品质最好的糖。明末清初,中国向外国输出的白糖,就是用这种方法制成的。中国在甘蔗种植和砂糖制造技术传播方面,也起过重要的作用。比如在夏威夷群岛、日本,城珠、中南美洲、南洋群岛等地方。

不光取了经,还有糖

当然,印度人的贡献我们也不能抹杀,大师季羡林在他巨著《糖史》还证明是印度最早制造出了砂糖(sarkara), 传到了中国,向西也传到埃及和西方。因此“糖”字英文sugar,法文sucre,德文zucker,我们敦煌文献里的 “煞割令”,都源自梵文sarkara,即石蜜。

好吧,古代印度人还有两下子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590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6,808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151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779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773评论 5 36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56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22评论 3 39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78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1,038评论 1 29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59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56评论 1 33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11评论 4 32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05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73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03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053评论 2 35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95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