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河,是流经南京城内的一条重要河流,相传它是秦始皇开凿的一条人工运河,用以沟通淮水和长江,其实不然。地质考察证明,它是一条历史悠久的天然河流。历史上的秦淮河,河道宽绰,自五代杨行密在长干桥一带筑石头城以后,河道开始变窄,并被分隔成内、外秦淮。内秦淮河由东水关入城,经夫子庙,再由水西门南的西水关出城与秦淮河汇合。河流全长10千米,这就是古往今来令无数文人墨客为之赞美倾倒、寻迹访踪的“十里秦淮”了。唐朝大诗人李白、刘禹锡、杜牧等都曾为她写下诗篇,孔尚任的《桃花扇》和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也都对“十里秦淮”有过生动的描写。
从六朝时起,夫子庙一带的秦淮河两岸已是商贾云集、市井相连的繁华之地,河中舟船穿梭,两岸楼宇林立。
世家大族聚居于此,留下了乌衣巷的故事;舞榭歌台丝竹不绝,遂有“秦淮八艳”的传说。
秦淮河夜景
十里秦淮,以夜色最美。夜幕降临后,市井彩灯初放,把整个秦淮河两岸装点得美轮美奂,河中的画舫,灯火通明,把河水映得流光溢彩。来秦淮,怎能不乘船一游?
游船码头就在夫子庙门前,此处河段自宋以后就成了孔庙的泮池。河南岸的一段朱红色石砖墙,是夫子庙的照壁。这照壁宽大居全国之最,上面的“二龙戏珠”图案,由彩灯映照,金龙轻踏蓝紫祥云,口吐赤火,欲腾欲飞,很是逼真。
随着巨龙,小舟开始荡漾。桥是江南水乡的魂灵,也是秦淮河的魂魄。
水上之旅穿过的第一座桥便是文源桥。
继续前行,一股幽香袭来,只见河畔蔓延着层层叠叠的青柳与夹竹桃。经过平江桥,是水上“明珠”之称的白鹭洲公园,这曾是明代开国功臣中山王徐达的私家花园,得名于诗仙李白的诗“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白鹭公园的袅袅歌声刚刚消逝,便是传说中的“桃叶渡”。桃叶渡之名的由来,要追溯到东晋时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七子王献之,常在这里迎接他的爱妾桃叶渡河。那时秦淮河水面宽阔,遇有风浪,若摆渡不慎,常会翻船。桃叶每次摆渡心里害怕,因此王献之为她写了一首《桃叶歌》:“桃仙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后人为了纪念王献之,遂把他当年迎接爱情的渡口命名为桃叶渡。
这个象征爱情的渡口,吸引了无数青年男女在此幽会谈情。
船回文源桥,继续前行就到了秦淮河最有名的文德桥。据说每年农历十一月十五的子时,文德桥将天上的满月一分为二,桥的东西两边各一半,这就是著名的文德分月。这奇观与无锡锡慧公园的二泉映月、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齐名,被称为三大奇观。
游船终点到了,游客半晌才从历史中穿越回现实,意犹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