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缺少经历的年轻人都是这样的,总想同时实现太多、太大的目标,还希望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于是不自觉地把自己推到了困难区内。他们总是兴冲冲地开始,热火朝天地做上几天,然后很快就没劲了——做事情半途而废就是这个原因。
当然,匹配原则不只适用于学习这一领域,在我能观察到的任何领域,几乎都遵循这个规律。
比如健身,我们每次推举受力的时候其实都是肌肉撕裂的过程,这种轻微的撕裂会让人产生酸痛感但不会造成伤害,经过休息和营养补充,肌肉就会开始修复,修复过后会变得更强壮,所以每次教练让我们再坚持一下,做到力竭,就是在逼迫我们走出肌肉的舒适区到拉伸区。
其他运动也是如此,比如很多人都想通过跑步来减肥,但有的人很刻苦,上来就猛冲,以为那种痛苦感就是努力的证据,其实不然,专业教练给出的方法看上去更像是一种偷懒的做法。比如教练会建议你先慢跑,到稍微气喘的时候就改为快走,等气匀了再改为慢跑,如此反复,运动半个小时。因为就减肥而言,有氧运动前20分钟消耗的主要是身体里的糖,30分钟之后消耗脂肪的比例才会有较大幅度的上升。所以我们只需每次到舒适区的边缘坚持一下,然后回到舒适区停留一下,调整好了再到舒适区边缘……如此反复。在接下来的10~15分钟,如果体力允许,就尽量快跑,或者强度至少比前30分钟再大一点,以便消耗更多的脂肪,因为此时身体已经适应了一定的强度,可以离舒适区边缘再远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