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历二零一七年八月七日凌晨 月圆天晴
执行力缺失不怕,别犯懒---与你共勉
关于否定,在社会化的工作中,虽希望肯定比否定多,但否定还是占了绝大多数。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对于未来的东西很迷茫,我从不排除我有着别人和我一样的不确定,甚至做这份工作,我的自我否定变的比以前更多。
我做事情的目的性很强,可我有很大的致命原因,在我截止上大学之前,我的这个毛病存在很大的缺陷,我没有意识到我该去改变它,只是即使在意识到之后仍旧饱含着无动于衷的态度,在我工作中的确带来了很不小的冲击。
事件发酵的初始阶段从来北京就很久了,我开始对自我实力强弱以及现阶段选择工作性质的跳跃性产生的自我怀疑外加否定,让我近段时间的心变得愈加慌乱,以至于那种不安全感太过强烈,莫名对于工作的要求变得急攻心切,迫于需要别人的肯定。
我的确犯了职场的大忌讳,乱了方寸,认识早晚也就显得起到了的作用。难得提醒。然后谈谈“习惯”这个问题。
大多数人对于自己先天的习惯觉得以物质不能为转移的,它属于唯心范畴,我倒觉得任何的习惯都是被你一天天生活的累积下来的,你觉得“我从小就这么过来了,怎么可能改掉”,我却想要告诉你的就是,一方面这句话就是一个病句,自己都改不掉的毛病,靠着说服自己心中那个龌龊的小人,以为自己藏的很深,它却已经在你做的每一件事中无条件的放大了;另一方面“人无完人”不是一句安慰的话,是改掉你身上的大毛病才好意思讲出来迷惑人心的话。于是这也就产生的另一个新兴物种名词“包容”,可每个人对于包容性的理解都有说辞,各阶层的人所产生的更甚奇思妙想,在定量不变的条件下,也就偏向于公平性和事件修复性的后续进展。对于我自身缺陷性的东西,我从以前很少讨厌谈起这些,变得接受并为之改变,这并不是很艰难的过程,也不像那么难以接受,如果说过去是“加了田字格的拼音符号”,现在则是一张白纸,正确和错误早就从第一眼就认准了。听五分就好,判断力这件能力是每个人在自我成长中透过发掘事件本质得出的系统化结论。
与其说每一次写东西是在抒发个人的意识,更确切的说我希望有人读到我的文章的“潜台词”。一个二十几岁的姑娘谈不上给谁讲道理,最重要的我缺了“愚人”的资格。
结论是自己强加上去,既然从最一开始就谈不上说法,那么听与不听就是你的权利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