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是行动的前提,深入思考比立即行动更重要。
我曾经带过一个实习生Zoe。
面试时,我觉得她态度端正,积极向上,又就读于国内985名校,于是给她发了offer。
虽然之前没有基础,但端正的态度和学霸背景,让我觉得她可以好好培养。
刚开始,如我所料,她每天工作的样子,看上去非常勤奋。
从不迟到,经常加班。
她告诉我,坐上地铁的那一刻,她就开始刷 “得到”,每天必听罗辑思维。
中午吃完饭,大部分人会趴着休息一会,而她则用这个时间听“喜马拉雅”。
晚上睡前,一定要听“一块听听”。
认真好学,积极向上的态度,让我对她充满信心,甚至想帮她转正。
然而,两个月后,我却并没有看到她有明显进步。
虽然态度认真,但从专业上看,无论是选题策划,结构逻辑,都和她刚来差不多。
更让我无奈的是,她没有养成一套互联网人工作的思维方法。
虽然带她操盘过,好几个活动和产品Push,但她的工作思维还停留在埋头日更。
我实在不愿意告诉她,她只是在低水平的勤奋,却少了深入的思考。
为了让她每日的付出能有意义,我单独找她谈了一次。
“你每天学了那么多知识,你觉得哪些对你现在的工作有帮助呢?”
“emmm...我觉得我眼界开阔了,学了不少商业案例,哦,对了我还练了口语!”
我在国外生活了4年,不敢说英语有多牛。
但至少和老外交流无压力,对我来说,英语只是一个工具。
我可以交到外国朋友,也可以阅读英文原版书,了解一手知识。
但我知道,自己不会花时间去做和英语有关的刻意练习。
因为我生活在中国,又不当英语老师,刻意练习英语,能用到的地方并不多。
更重要的是,我没有那么多时间。
接着,我又问题她:“做了这么久,能体系化说说自己每日的工作内容吗,对未来的职业有没有规划?”
“我知道!我是运营实习生。主要是写文案。《一个广告人的自白》《文案训练完全手册》我都读完了!”
“我听了有些无语,因为之前和她强调很多遍:通过数据和用户思维去驱动产品。到她那里,却都成了文案。”
在互联网公司的市场部门,文案可能只是工作形式,专门设立具体职位的情况并不多。
在工作形式上,无论是在新媒体、APP,还是网站上,与内容有关的工作,都需要文案。
内容运营和文案的关系自然最紧密。
内容运营是通过生产和重组内容的方式满足用户的内容消费需求,提升产品活跃度,以及用户对品牌的认知度。
而在生产和重组的内容中,文案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活动运营同样需要文案。
除了线上发布活动的推文,线下的活动运营,还涉及到物料文案。
比如楼书、折页、DM单、发布会所需一切(道旗、易拉宝、发布会主题、发言稿)等等。
对于用户运营,文案的描述往往被“话术”所替代。
而他们则需要思考:如何通过话术唤起用户的痛点?如何吸引用户购买?
告诉她区别后,我还建议她去传统广告公司实习一下。
找到自己到底喜欢干什么,适合做什么。
更重要的是,能在期望的转角遇到更好的自己。
毕竟在那里,能学到更多与文案有关的知识。
在传统广告公司,文案除了是工作技能,也是一个工作岗位,也叫广告文案,或者创意文案。
传统广告公司,又分为4A公司和本土广告公司。
本土广告公司,一个人当3个人用,文案要做的事情多而杂,产品命名、口号、传播策略、企业画册、客户访谈。
而4A公司则像业内的黄埔军校,一切正规。
区别于执行、策划、项目,文案是专门独立出来的职位。
其主要聚焦在寻找core idea时贡献比较多的能量,寻找到一个好的点子或者说法包装到产品上。
我们平常会比较多做到TVC、平面、广播等等。
这一周的主题是:做运营,预则立,不预则废。
其实,就是在介绍具体的运营技能之前,有一个基本认知思维。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最好的学习,都是问题驱动式。
在发刊词中我就说过,信息爆炸的年代,需要降噪。
功利式阅读,带着问题阅读,体系化阅读,变得尤为重要。
最有效的勤奋,就是坚持自己的输入和输出的闭环。
学以致用,你学到的东西,刚好被你用起来,这才是最便捷也是最有效的勤奋。
微信公众号:姚望运营日记(ID:iyao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