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力是否有极限?
自控力和身体肌肉一样,会时常让人感到疲惫,但是身体肌肉上的疲惫不是真的极限,是虚假疲惫,只要有足够动力就能挺过这一阶段。
自控力也是如此,当你意志力告急时,可以使用“我想要”的力量让自己坚持,比如想象如果挑战成功,你能收获什么,想象会怎么样影响到周围的人,想象未来这件事会变得更加简单。
有时候,我们以为的“我想要”未必是真的,而是我们觉得“应该是”那样,而只有真的“我想要”才能成为坚持下去的绝佳动力。
“道德许可”
为什么一些自控力看起来很好的人,反而会做出很多冲动的事情。当你对外发表过一些良好的言语或行为后,会觉得自己已经表现了良好的一面,因而反而会更允许自己冲动行事。
因为我们会想“我已经这么好了,应该得到一点奖励”,因此我们会很容易认为,纵容自己就是对美德最好的奖励。致使我们忘记了自己真正的目标,向诱惑屈服了,它让我们相信,一些不良的行为(比如打破预算、多抽根烟)都是对自己的“款待”。
如果做一件事是“好”,拖延一件事是“坏”,那么极有可能因为上午做了这件事,而下午就变懒散了。这里有个很鲜明的例子,减肥运动的人,很有可能一边运动计算着消耗多少卡路里,一边想着我可以多吃多少东西。
进步的“道德许可”
尽管大部分人认为,取得进步会刺激更大的成功,但实际上我们总是会把进步当成放松的借口,结果进步一步倒退两步。因此当我们进步时,我们不应该想“我做到了,好了,现在我可以做点我真正想做的事了”而应该想“我做这件事是因为我想要。。”
取消许可,牢记理由
回忆一次自己拒绝诱惑的经历,会给人道德许可,因而放纵自己。而回忆当时为什么拒绝诱惑,反而会使得道德许可消失。
因此,当发现自己在使用曾经的良好行为给自己的现状的放纵做辩护时,停下来想一下,当时拒绝诱惑的原因。
向明天赊账
许多人在做相关决定的时候,脑子里面常常会闪过“未来好好表现”的承诺,我们似乎总是会相信“今天放纵,明天好好改变”。尤其是那些不是一次性的选择,比如下周仍有机会做的同一选择(例如这周去几次健身房)我们会倾向于这周放纵自己,而对下周会有过高且不实际的期望,就好像给未来多安排点工作量就可以弥补这周的糟糕。
解决方法是如果想改变某种行为时,试着减少行为的变化性,就是“今天和明天是一样的”,比如想少抽烟,要安排自己每天抽一样数量的烟(这种不变的数量反而会让你意识到每多抽一根烟的危害),想减少吃肉不能想着今天少吃点明天可以多吃点,而要尽可能每天一样(比如列计划晚餐前必须吃素,晚餐时和后可以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走出“道德许可”的陷阱
我们之所以会奖励自己良好的行为,是因为我们内心深处认为,真正的自己想做坏事。从这点来看,每次自控都是一种惩罚,只有放纵自我才是奖励。但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这样看待自己呢?
想要走出“道德许可”的陷阱,我们就要知道,那个想变好的自己才是真正的自己。如此一来,我们就不会认为那个冲动、懒散、容易受诱惑的自己的是“真正”的自己了。我们就不会再表现得像个必须被强迫完成目标,然后为做出的努力索要奖励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