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校开始一直不知道读书是为了什么,所以在学校基本只读跟应试教育有关的课本,课外读物看的很少。直到大学毕业,老师教的全部归还给了学校,如释重负。
工作后开始慢慢的读一些技能类的书籍,而且是一度偏爱有实用功能的书,例如《刻意练习》,《一分钟经理人》这些明确的告诉方法技巧的书,其他基本不看。
差不多这样看书听书两年后,完全看不下去这类书,但小说,历史类,人文类的也完全没兴趣,进入了一个疲软期。
在一个课程上,老师说,人类关于大脑最伟大的研究是:发现大脑是可以被塑造的。就这一个研究结论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态度,他们相信大脑可以被塑造,通过刻意练习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我突然意识到读书就是这样子,一念一世界。
我的口头禅,人总归要相信点什么,不然活着都没希望。某一本书可能一句话,一个观点都会触发到我们,然后意识到原来这个世界是这样的,从此开启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读书已经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
学校学到的知识看起来没什么用,工作中的统计概率思维,逻辑分析能力都源自于应试教育阶段的积累。
比如,不知道干点什么事,但坚信读书,运动,睡觉是绝对正确的事。所以养成了每天运动,读书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相信元认知能力可以被锻炼,所以每天会留意自己的一些想法。
读书不是没用,可能是我们自己都没发现它对我们的影响。所以开始泛读非虚构类的书,去看那些不同领域,不同的观点。让它们来改变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