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第一期剽悍写作特训班的成员。
说到写作班,说到与猫叔与大家的结缘,有一个小故事。
2017年对我来说是非常艰难的一年,28岁的我可以说是过了人生好几个坎儿,先是家人查出得病,后是察觉3岁多的儿子出现了一点问题。而我自己呢,也在工作单位中遭遇了一些不顺,一连串事情的叠加下,去年冬天,自己差点儿熬不过去了。
怎么办呢?向内求索,不如向外求变。
1月底,我通过在行约了几个不同领域的行家,一个人背着双肩包跑到了北京,收获还是挺大的。其中一位行家对我说,“你这么喜欢写东西,关注一下’剽悍一只猫’的公号吧,可以试着投投稿。”
就是这句话,让我链接到一个全新的世界。关注后没多久,我就进入了第一期写作班。
而我没有想到,这成了生命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不只在写作上大幅度提升,整个人生底色和轨迹方向都发生了改变。而无论是哪一种改变,都遵循了同样的规律——觉察问题、寻求改变、持续前行。
写作方面,我是如何从0到1的呢?
首先,觉察真实的写作水准。
要想停止坐井观天,就不要害怕被碾压。
工作之后,我陆续在豆瓣、简书等平台上发过一些文章,周围人评价“写得不错”,于是自诩“阅读写作能力出众”,而拿到写作班入场券的那段时间,更是处于了达克效应里的“Peak of Mr Stupid”的这个点,自信心爆棚。
真正进了班,特别是打卡评选“每日最佳”之后,才意识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班里的很多老铁事业有成,阅历丰富,读书量很大,写作更是不在话下。这才发现原来的自己其实是一只井底之蛙,只看到头顶的一小方天空。这只青蛙遭到了彻头彻尾的碾压。
有一次,在所在的小组接连表现不佳时,我给打气,“猫叔,我们很享受这种跌落谷底后慢慢向上攀爬的过程。”
猫叔一针见血,“你没有跌落谷底,这就是你真实所处的位置。”
其次,愿意做出改变。
要想停止原地踏步,就不要害怕犀利的反馈。
每天的打卡文章在次日会有专业点评官给予点评,指出文章的亮点,更指出不足之处。
每一天似乎都不太好过,终于在第10天左右,我到达了Valley of Despair。连写4个小时的文章都无法获得点评官和老铁的认可。纠结、焦虑、不知所措,感觉像是走进了一间密不透风的小黑屋子,睁不开眼,摸不到门窗。
在面对老铁的互评时,我曾“自我辩解”,告诉对方,“不是的,我想写的是什么什么,是你理解错了”。
而实际上,写作没有任何“回头解释”的余地。
就像《演员的诞生》里,章子怡告诉选手,“表演是不可以被解释的”。演出过程中观众看到什么就是什么,写作也是完全一样的道理。
比起被夸赞,被批评后要求修改的滋味的确不好受,但我没有别的选择,只能硬着头皮走下去,不断复盘反思,对比评语找寻不足。
就这样摸索了一个星期,写到第18天左右时,路子开始神奇的通畅了,基本找到了自己写着顺溜儿、读者读着也舒服的风格与内容。自那以后,我的输出水准基本保持稳定,不再时高时低地乱撞。
就像在小黑屋里,突然间摸到了门把手,打开门,眼前是一片花园。
最后,找到持续的写作路径。
要想有持续的提升,就不要害怕同自己死磕。
目前我们进入“代表作”时期。每个人争取写出能够上猫叔公号的文章。
一开始大家迟迟不肯提交,但是奕晴用一件事情启发了大家——
“50个人进入剽悍晨读内容组备队,只需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上墙两篇,即可加入内容组。
但是最终通关的,只有不到10人。而他们在做经验分享时,不约而同地说了一句话,‘别人在考虑好多天后才开始行动,而我立刻行动。’”
“‘成功是成功之母’”,只有写出了第一篇,才会更可能产出第二篇、第三篇。
而猫叔也一直强调,一旦写出爆款文章,之后文章的质量就不会太差。快速通关,不要过度“慢工出细活”、“文章不厌千回改”,机会真的是,错过去了就没有了。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我们都清楚,最难受的滋味儿不是“我失败了”,而是“我本来可以……”。
再来看人生方面我是如何从0到1的——
首先,觉察自己的不足。
深刻了解了“已知的自己”,对工作生活的感悟更加通透。
人们常说,文如其人。写作能让我们看清“我是谁”,保持一个清醒的自我认知。
回头看自己文章掉过的坑,我发现,这同样是现实生活中的短板。
缺失读者思维,映射出对别人的体察做得不到位,要更多地站在对方的角度看待问题;逻辑不通,映射出工作中也容易主次不清导致返工,要加强逻辑条理的训练;徒有其表缺少干货,映射出生活阅历有限,需不停积累。
当你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时,恰恰是你开始强大之时。
其次,找到改变的源头。
意外发现了“未知的自己”,与隐藏太久的自己狭路相逢。
对我而言,写作班是一片滋养人格的沃土,在里面,我竟然是最活跃、最活泼张扬的一个人。这与我现实生活中的反差实在是太大了,工作中的我非常闷,总担心说错话,根本张不开嘴。
我很惊喜,也很纳闷,怎么突然会冒出一个完全不一样的自己?其实是渴望表达沟通、渴望展现自己的这股子特质被长期压制,如今到了安全包容的环境里才终于得到了释放。
这对我太重要了。
因为开始时我提到过,我的孩子、我的工作都出现了一些不小的问题,根源其实是出在我身上的。安全感的匮乏让自己裹上了一层厚厚的防护服,不懂得如何与人亲密,也不愿与任何人亲近,孤立了身边的每一个人。于是同事自然会反过来孤立我,而年幼的孩子呢也出现了类似的自我封闭。
通过写作班,我意外地重新建立了与外界的联结。工作生活中的那个压抑内敛的自己主动出来认亲,与活泼的这个自己把酒言欢、向她讨教经验,获得了很足的信心,越来越放得开,开始了“破冰之旅”。
人格的改变反过来又会滋养自己的写作。在写作中我也越来越放得开,摸索出一种自黑自嘲的欢乐风格。
“在东京度过的一年并没有把我变成一个新人,我们只是更像自己本来该成为的样子。”
——蒋方舟《东京一年》
最后,找到可持续的良性路径。
不再由别人操纵“人生之车”,自己牢牢把握方向盘。
这就需要回到原生家庭的问题中。一直以来,我的家人始终替我做大大小小的决定,牢牢掌控着速度和方向,我呢只能坐在副驾驶座上干瞪眼。
当然,没有哪个爸妈是完美的,我自己也是个糟糕的妈妈。但是通过一件事情,我救了我儿子——同样借助走出去的思维,我联系上了一位知名儿科专家,避免了儿子更严重问题的出现。
而通过写作班,我的人际交往从“想都不敢想”到“做得还不错”,更是找回了自己的自信心,从此真正坐上了驾驶座,握住了方向盘就不撒手。
新手开车,难免会跌跌撞撞,但是只有这样,才能像广告中说的那样,
“让未来,现在就来。”
写作班帮助了我太多。这不只是一个写作特训班,更是一个人生特训班。
觉察问题、寻求改变、持续前行是永恒不变的三部曲。通过它,我这个写作小白、人际交往小白甚至是“人生之车”的司机小白,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
在写作以及其他任何技能的掌握中,一定不要害怕被老铁碾压,不要害怕犀利的点评,坚持同自己死磕。
由此,我们会更好地认识自己,甚至意外发现另一个自己,从而更有力地掌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