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有人对孔子说:“您为什么不当官参与政治呢?”孔子回答说:“《尚书》上说,‘只有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我把这孝悌的精神推广,影响到政治上去,也就是从事政治了,为什么一定要做官才能算是参与政治呢?”
【感悟】
一、孝悌施于有政
《尚书》记录了夏、商、周三代的历史和社会情况。本章孔子引用的这句话是《周书君陈篇》王若曰:“君陈,惟尔令德孝恭。惟孝,友于兄弟,克施有政。”君陈是周成王的大臣,周成王命君陈到洛邑这个地方,去治理殷商的顽民。
周成王讲:唯有你,有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的美德,你就拿这个来从政。在古代,察举制最主要考察的就是“孝”,他们认为有孝心的人就有贤能,能服众。
二、孝乎惟孝,友于兄弟的历史
《史记·梁孝王世家》中载,窦太后谓景帝曰:“吾闻殷道亲亲,周道尊尊。”“殷道亲亲”,殷人重母统,亲其所亲,太子死立弟不立嫡孙;“周道尊尊”,敬其本始,重父统,重直系轻旁系,太子死立嫡孙不立弟。亲亲重血缘与家族,尊尊别等级与贵贱。周代在讲血缘关系的同时,加入了“尊尊”的内容,从而产生了封建宗法制和嫡长子继承制。
三、孔子引用这段话有三方面的思想主张
其一,国家政治以孝悌为本,孝父友兄的人不会因争抢王位或个人利益相互残害,才能保持国家的稳定,才有资格担当国家的官职。说明了孔子的“德治”思想主张。
其二,孔子从事教育,不仅是教授学生技艺,而且通过对学生的品德和执政能力培养,间接参与国家政治,这是他教育思想的实质,也是他为政的一种形式。
其三,《大学》所说:“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这就是“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每个人就会觉得自己肩上的份量陡然增重了:原来我们顶顶普通的人也负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责任!于是对自己的行为有所自制。
四 、伟大思想的影响远远比一时的从政久远
一个人是否“参与政治”,在于看他在社会伦理秩序中所担当的角色。如果你做的事情是有益于教化民众、移风易俗的事业,那么你的所作所为就是“为政”。从这个角度上说,孔子的这段论述更具其社会意义。
我们读《论语》,不要纠结在孔子有没有官位上。孔子当时还没有高位,但他从没有“怀才不遇”的抱怨,而是努力让自己的“善政”思想更加成熟。孔子的这种政治思想后来影响了许多有政治追求的人或被验证。比如马克思恩格斯,没掌过大权,但他们的思想同样启迪、影响了后来许多执政者,谁也不能说马克思思格斯不是政治家。
孔子的平实正在于他把政治这个看起来很空洞很严峻的概念,通过如此很普通很浅近的道理就说清楚了,而且在这普通浅近之中,又寓有了至性至情的大智慧。修身、齐家做好了,你才算是大海中的一滴水,拿到了融入和谐社会的“通行证”。
这种觉醒,是自身的使命感经过时间长河的洗礼与历练后的大彻大悟。
读《论语》我们也看到,孔子的学生有不少做了官,常会向孔子请教,当朝的诸侯、大夫,许多也都向孔子问政的,孔子都一一给予解答。实际上,伟大的思想能量和影响,远远要比一时的从政久远,也非一般的从政者可比。思想高于政治。因为政治家更需要明智的思想支持。
写到此,心胸感到进一步开朗,“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没有必要纠结“怀才”遇不遇,只要让日子过得有激情、有意义就好!
学习《论语》可以净心、开灵慧!感谢您百忙之中来助我弘扬《论语》的人文情怀,如果觉得有所赞同,别忘了加“关注”哦,我们一起传播!有什么感悟、建议意见,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学习《论语》,会让生命在百转千回中多一份厚重!我已经在“简书”发表了百篇感悟,如果想系统地看,请在“简书”搜索引擎搜“教育参悟人”。谢谢大家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