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贤中只有嵇康才是真正的贤人,其他六贤,面对司马氏的出仕请求,并不给予拒绝,有此可以看出,他们大部分人在竹林中,只是为了躲避被动乱得时局所害,当时局不在动乱时,便开始了入仕,只有嵇康一直处于坚持自我的状态,不管自己会不会,被司马氏所杀。特别是拒绝了山涛的为官请求后,写信和山涛绝交,实际上是于整个司马氏断绝关系,表示自己对司马氏,以下犯上,篡夺曹魏政权的否定和批判,信中名句“非汤武而薄周孔”,更是具有时代意义。嵇康的自我放逐,让他能够追随自己的内心世界,和自然融为一体,专注于自己所喜欢的事,打铁,饮酒,弹琴。和陶渊明有很大的相似之处,都是在无法改变世俗时,选择不与之相交,反而去保持自身的高洁,这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也是具有一定意义的,如果你无法改变你所处的环境,就不要与之为伍,但是又有对少人能够,像嵇康,陶渊明一样,不顾一切的保持自身的与众不同,我们总被教导,要合群,要学会去变成别人所喜欢的,这样一来成长的过程就是在不断的磨平自己的棱角,变得千篇一律,嵇康和陶渊明不就是我们所向往但又不敢去成为的人吗?
视频的最后总结了什么是魏晋风度,“人的觉醒带来了张扬的个性和对时政的批评,关注广袤宇宙追寻诗意人生,回归精神家园,这就是魏晋风度”,诗意人生和回归精神家园,正是我们所向往,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都在追求物质,明天为了生活奔波,那还有诗意人生可谈,就更别提回归精神家园了,所以这就是人们看见,那些不注重物质,只顾追求自我的人时就会产生向往之情,都会毫不保留的夸赞。而那些开口说只有先满足物质需求才能够,想诗与远方的人,最终有几个能够实现呢?物质的欲望是无法满足的,无穷无尽,最终会被其所吞噬,魏晋风度想要实现是多么难的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