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寓言故事:“才全德不形”的哀骀它

庄子在《德充符》当中,写了丑男哀骀它的故事:

鲁哀公是春秋时期,鲁国第26任君主,他听说相邻的卫国,有一位又丑又怪的人,非常受人追捧,都到了男人不想离开,女人非嫁不可的程度。这个人的名字叫“哀骀它”。

出于好奇,鲁哀公召见了哀骀它,一见面,名如其人,“骀它”是“驼背”之意,哀骀它是驼背之人,而且长相奇丑。

可是,俩人相谈甚欢,鲁哀公就留哀骀它住下,每天都聊得畅快淋漓。一个月过后,鲁哀公发现自己被哀骀它深深吸引,不到一年就非常信任他了。

于是,鲁哀公想让哀骀它出任鲁国的宰相,来主持鲁国的国家大事。哀骀它不太情愿地应下来,过了一段时间,又平淡地推掉了宰相之职。

鲁哀公不肯罢休,好说歹说把宰相之职又塞给他,央求他帮自己管理国家大事。哀骀它非常无奈,没过几天,就离开鲁哀公,逃回卫国去了。

鲁哀公心里空落落的,非常忧伤,觉得举国上下,再也没有人能跟我他分享快乐了。

于是,鲁哀公找到他非常信任的孔子,请教哀骀它为什么这样做。

孔子告诉他,哀骀它是“才全而德不形之人”,翻译成通俗的语言就是,一个人才智完备而德性不显露。

孔子分两层解释了这句话:

1-  才全

就是一个人的修养,做到随时随地保持心情舒畅又不失愉悦;境界,可以达到每时每刻如沐春风,与自然万物无障碍交流。

这样就可以称为“才全”了。

2-  德不形

所谓有德,就是保全内心祥和、平静的修养。

“德不形者,物不能离也”,德性不必显露招摇,就能让万物依附不肯离去。”

一个人内在道德充沛,外形上却看不出有道德,因为一旦显露了自己“才全”,别人就会恭维你、追随你,这个时候你想要的,保持那种心灵上的平和、愉悦就很难了。

一旦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做事,就再也无法回归初心,保住自己的“才全”状态了。

所以,“才全”和“德不形”是同时出现的,后者是前者的一个保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