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下《彩色的梦》课堂教学之“妙”

近日,我有幸观摩了第五实验学校王秀丽老师二年级下册第8课《彩色的梦》的课堂教学,感触颇深。执教老师以精妙的教学设计、灵活的教学方法、以及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关注,为我们呈现了一节充满童趣与想象的语文课。以下,我将以“妙”字为总结,结合教学设计与教师评课,从“妙”字切入,深入剖析课堂精要:(后面附上王秀丽老师的教学设计和课件)

一、识字教学之妙:妙法激趣,自主高效

1. 妙在步骤清晰:遵循“观察—示范—练写—评价”四步法,如教学“彩”字时,先引导学生观察左右结构比例,教师用彩色粉笔标关键笔画,学生练写后通过“三星评价”(正确、端正、美观)自评互评,夯实书写基础。

2. 妙在策略多元:

    • 生活联想法:如“盒”字联系文具盒实物,“聊”字拆解为“耳听卯时(聊天要守时)”;

    • 字理溯源法:用甲骨文图解“梦”字(人倚床、目垂帘),生动诠释字义;

    • 儿歌记忆法:创编“彩色铅笔跳起舞,画出草坪绿油油”等短句,将生字复现于语境。

3. 妙在评价赋能:开展“识字小博士”挑战赛,学生自主讲解识字方法,教师以“你的方法像彩虹一样多彩”等语言激励,让识字课堂妙趣横生。

二、文本感悟之妙:妙解意象,层层递进

围绕核心问题“彩色的梦究竟是什么”,设计三重妙境:

1. 妙抓具象,初识梦境:

    • 任务一:圈画文中颜色词(绿、红、蓝、紫),用“彩色贴纸”在黑板上拼贴“梦境调色盘”;

    • 任务二:角色扮演“彩色铅笔”,边做滑行动作边读“脚尖滑过的地方……”,具身体验“绘梦”过程。

2. 妙引想象,叩击诗心:

    • 对比品读:将原句“蓝—得—透—明!”与改编句“蓝天透明”对比,通过拉长音调、闭眼想象,感受破折号如画笔涂抹的悠长韵味;

    • 补白创作:提供句式“色的,______了,______了,______了”,学生仿说中自然领悟“梦境即童心对世界的染色”。

3. 妙联生活,升华主题:

    • 追问:“你的生活中有哪些‘彩色梦’?”引导学生从课文走向生活,分享“雨后彩虹”“生日蛋糕”等真实经历,让“梦”从文本意象升华为生命体验。

三、课堂管理之妙:妙语润心,动静相宜

1. 妙用情境语言控场:

    • 听读时:“我的朗读是魔法棒,点到哪里,哪里就会变颜色哦!”;

    • 书写时:“小铅笔要睡觉了,请给它摆正姿势(纠正握笔)”。

2. 妙设肢体互动调控:

    • 朗读时用手势模拟“滑过”“流动”等动态,将抽象语言转化为可视动作;

    • 分组讨论前以“手指开花”(五指张开为小组信号)无声组织,课堂活而不乱。

3. 妙借生成资源引导:

    • 学生走神时,巧妙接话:“某某的眼睛里闪着光,一定发现了梦的密码!”;

    • 答非所问时,耐心引导:“你的想法像野花一样特别,如果能开在草坪上(回归文本)就更美了”。

四:读中自悟,为创作铺垫之妙:妙在对比,搭建认知

妙在巧设双诗对比支架,构建差异化认知情境:以逗号绵延、破折号突转、感叹号迸发为锚点,带领学生在声韵诵读中具身感知标点的情感蓄力与节奏张力;

妙在深耕比喻、拟人修辞密码:借“化抽象为花开”“赋静物以心跳”等鲜活阐释,唤醒学生对诗歌意象的审美共情;

妙在搭建读创联动桥梁:通过师生共析经典诗句、解构重组语言模块、情境化仿写、润色等路径,将鉴赏力转化为创作力;

更妙在以阶梯式创作任务激活诗意基因——从补写标点重构留白意境,到改编修辞解锁多元表达,最终走向自由创作中的生命抒怀,让技法沉淀为心灵震颤的火种,真正抵达“以诗心观万物”的育人境界。

五、跨学科融合之妙:妙手偶得,浑然天成

1. 诗画妙合:

    • 美术渗透:学生用彩笔绘制“我的梦境”,再用诗句描述画作,实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 音乐渲染:配乐选用《童年情景》钢琴曲,朗读时乐声如溪水流淌,与诗歌节奏共鸣。

2. 创作妙梯:

    • 分层任务:基础层补写单句(“的,______了”);进阶层创编小节;挑战层合作完成整诗,体现差异化教学理念。

    • 成果展示:将学生诗作与画作组合成“班级梦境长卷”,在教室外墙展出,让语文学习成果可视化。

3. 德育妙渗:

    • 在“分享梦境”环节中,教师点评“你用紫色画出了友谊的温柔”,将语言美与心灵美悄然链接。

五、板书课件之妙:妙笔生花,视听共情

1. 板书妙构:

    • 动态生成:随教学进程,用磁贴呈现“彩色铅笔→草坪/野花/天空→童心+想象”三层意象,最后以彩虹弧线联结,形成“梦境桥梁”;

    • 色彩赋能:用粉笔颜色呼应课文内容(绿、红、蓝、紫),视觉强化记忆。

2. 课件妙用:

    • 交互设计:学生说出景物名称时,课件即时浮现对应动态插图(如“雪松”吐新芽、“小鸟”振翅飞);

    • 聚焦功能:用相对应的颜色突出关键词,避免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分散。

总评与展望

王老师的课堂以“妙”为魂,实现了三重境界:

• 妙在目标融合:字词积累、朗读感悟、想象表达目标如彩虹交织,清晰可触;

• 妙在策略灵动:识字教学如游戏闯关,文本品读如剥茧抽丝,学科融合如水乳交融;

• 妙在儿童立场:从“老师要我学”到“我想创造梦”,学生始终是课堂的主人。

建议延伸:

1. 可拓展“彩色的梦”系列阅读,补充《彩虹色的花》等绘本,深化对“色彩与情感”的体悟;

2. 课后实践可设计“寻找校园中的彩色梦”打卡活动,让语文与生活无缝衔接。

此课例印证:低年级诗歌教学若能做到“妙解文本、妙启思维、妙润童心”,便能让学生在语言的星河中,摘下属于自己的那颗彩色星星。

                                                  杨镏锴

                                                    2025.4.7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