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我说过,那些悲凄而真挚的文字,我恐怕再也写不出来了。依那些年头的文风和人生观,做了《絮下轩文集》。那样精心雕琢的字词,真是美丽,抑或凄婉,抑或豪迈,无人欣赏也可作自我陶醉。
闲来写不出什么东西,便打算谈谈自己写作的故事,自我回味,饶有兴致。最早当然要从小学说起,那时值得庆幸的是认识了母亲的同事逸轩叔叔。逸轩,这个名字可能很多朋友听着耳熟,没错,就是我从小学用到高中的笔名。那个时候能有多少文学修养呢?就抄袭了叔叔的笔名,一直沿用了好几年。小学里的作文都是被叔叔指导过的,记得他只有初中文化,却对文学抱有浓厚的兴趣,所写的诗词文章都很漂亮。我一直认为,如果没有他,可能我不会爱上写作,也就没有今天这么多心爱的文字了。
初中里的作文写得很多,尤其到了初三,班主任要求每天都要写随笔,六百还是八百字来着,总之在很忙的情况下写出来很不容易。正是这样大量的练习,才让我养成了时不时写点东西记录心情的习惯的吧!那个时候寒岳是作文课代表,在文采上我自始至终都没能赶上他,没办法,他看的书多啊,我则天生不爱看书,没什么积累。但是啊,很多语文老师给我“如此老练的笔法在自己班找不到”的评价,我想,可能是我的创作迄今为止受到的最高的认同和最好的鼓励。那时候的作文也经常能够在大家面前亮相,写的主要是记叙和散文,也逼着自己看名著看冰心,在描写方面打好了基础。
初中里一直以来追求的优美文笔,却在高中的时候放弃了。直到高中,“作文根本不能算是什么东西”的思想才开始在脑海中形成。这个观点想必大家都深有体会,就不多说了。前些日子朋友在写小说时说过:“始终认为,一部小说并不完全在于笔者的文笔多好,想象多么天马行空,而一个人如果是用他的灵魂,以及心灵在创作,这绝对是一部不朽的诗章。”我想不单是小说,平时写文章也是这样的,语文教学中的作文只是毫无意义的八股式的文字组合,而真正的文章,我们自己笔下流露的东西,才是真正值得珍视的写作。经常开玩笑地强调我写的是文章,不是作文,称之为作文的话就觉得似乎侮辱了我的文字,呵呵。从那时开始,我拥有了QQ空间,才真正踏上了用笔记录心路的道途。悲伤也好,开心也好,能够写自己的东西,不是为了得分,也不是为了让别人评分,只是单纯地想诉说,想呐喊,想感叹,想抒发。成千上万字地写,不会像作文那样连八百字都凑不满,真是淋漓痛快!
那个时候写诗词的吧,虽然不怎么懂格律,但也自顾自写着,买了好多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以及各种各样的诗词书籍,疯狂地看啊看,直到高三也停不下来。话说诗词写得倒不多,因为有格律的限制,总感觉自己写的不入流,便不怎么想去“亵渎”这种高雅的文学形式。于是便动笔写文言文,只要没什么语法错误就行,真是洋洋洒洒写了不少篇章。现在读来,感觉已经再也写不出了,诗情画意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呃!
虽说高中里已不再追求文采,但真正开始用朴实的语句去构建文章的,恐怕是到大学里了。就是现在,拿来什么词就是什么词,只要意思到了,即使不精练,多说几个字就行了,这样写不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肆意,痛快。其实会有人误认为我喜欢文学吧,把我戏称作“文学青年”什么的,其实在此我得辟谣一下,虽然我喜欢写东西,但写出来的根本不能算入文学的范畴,我对文学什么的没兴趣(只是喜欢诗词文言),也不想拿自己随意的文字“亵渎”文学这种美丽的艺术形式。我的文章,没有像样的文笔,也没有严格的篇章布局,充其量只能算是随笔而已。
随心而作,无拘无束。
要说到文章的内容,初中里班主任提醒我我的话题“只局限在了学校与家庭”,是啊,作为一个饱受中国式教育摧残的孩子,我的世界,除了学校和家庭,还能有什么天地呢?春夏秋冬,花草树木,是那个时候为了转型经常写的,有些思想倒也不错,但始终太局限着了。到了高中在空间里写的时候,则开始一个劲地吐露自己的内心了,就是絮下轩,那些“悲凄而真挚的文字”。
再也写不出来了,因为找到了人生的意义之后,再也不会伤感了。不再只为了自己的小小心思,而是大家可以共同受用的生活感悟,用朴实无华的文字,抒写最真实的美好的世界,没有做作,没有矫饰,就像平常说话一样自然流露,这才是值得追求的。作天下文章,书今古气派。我写文章,随心而已,不信朴素出不了凄美婉约,不信平淡出不了豪情霸气,笔为心生,至死无从停歇。
2010年9月6日 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