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四大名将里,有三个又直又拧,唯独王翦是懂撒娇的武人。
《史记》评论:秦始皇二十六年,尽并天下,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于后世。
山东六国,除了韩国,其他五国都是在王翦父子的帅旗下相继攻灭的。
踏着战神的肩膀成长起来的王翦并没有沾沾自喜,前辈白起的结局历历在目,时刻警示着自己:了却君王天下事,不一定能赢得生前身后名。
灭楚前,秦王忌惮王翦,临阵换帅,王翦命令儿子毫不犹豫的把帅印交给李信,然后扛着一把锄头去到了乡间老家,过上了乡村田园式的生活。那时王翦突然生出了一种异样的感受,其实他这一生只做了两样事情:进攻和防御。白起、蒙骜、王龁、樊於期,这些曾经他崇拜的、共事的、尊敬的将领,都驾鹤西去;廉颇、乐毅、田单、李牧,这些沙场上最高明的对手,也魂归黄泉。生命如此灿烂,如夏花般开满了每个原野,又在残酷的深秋中,翩然落下,没有感伤,只有执著。
可惜并不是谁都可以称战神,即便你同样率领的是虎狼秦军,李信兵败。
秦王政亲自登门,请王翦出山挂帅。
这一幕对于王翦又是那么似曾相识。他想到了昔日的秦昭襄王和白起,秦昭襄王面临攻灭邯郸的关键之战。秦军数战不敌,秦昭襄王只能卑躬屈膝前来请白起出山。只可惜白起拧死理,死犟,一点也不给秦昭襄王面子,最终范睢屡进谗言,迫使秦昭襄王诛杀了白起。
要想让老板认可你是自己人,你得会撒娇。
王翦可怜巴巴的对秦王政说:“大王,臣老了,估计几年之后就不能动了,再想要为秦国立功,为大王建业, 就会有心无力。同时臣也发现,自己的担心已经很多。此次前去攻灭了楚国, 臣必定是功成身退,到时候就要孤苦无依,连一日三餐,住宿出行都不成了。所以臣希望,大王能够给赏赐多点金银钱财、良田美宅。如果能够满足臣的这个愿望,臣就安心了。”
秦王政瞬间便明白了,王翦表面上是在请赏,实际上是要自己不要猜疑。随即大笑不已,爽快的答应了王翦。
带着60万大军,东出可以平天下,西进可以废秦王。
出征途中,王翦还在向秦王表示不放心,不厌其烦,一连给秦王捎了五封信,找秦王要这要那。副将蒙武不解,便向王翦请教。王翦道,老板就怕你没要求,只有野心。此举可以消除秦王的疑虑,赏赐之物却可以分给将领,一举两得。蒙武恍然大悟,极力称赞。王翦哈哈大笑,为名将者不仅要努力在战场上纵横睥睨,攻无不克,也要在政治上韬光养晦,攻守进退皆有道。
不要当面给组织讲条件,要私下向老板提要求。
不得不说王翦在政治上很老辣,为将者先保住自身才能有机会有所作为。故而有了那句歇后语——王翦请田, 明哲保身。王翦在攻灭了楚国之后,还南下攻灭百越,设立郡县,立下不世功勋。秦王知道了他的忠心,遂封其为武成侯。
话说历来军功封爵,谁受晋升、谁该奖励,都有三个重要的考量坐标:一资历、二功劳、三派系,几无例外。
回想商君和武安君,强秦的文武双绝,世人难出其右。
一个卫国王室之子,一个楚国贵族之后,为了秦国抛家舍业,一将功成万骨成枯。
商君护法遭车裂,武安君认理被赐死。
当你良好时,你会得到赞许;当你优秀时,你会得到一片寂静;当你无比优秀时,你会得到普遍的骂名,冤枉你的人比你还知道你有多冤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