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成功,很多人有不同的理解。
有的人一辈子成功了无数次,然而有的人,只成功了一次甚至从来没有过。
拉开这两种人之间的,绝非仅仅是运气、能力和资源或者个人背景。
能保持长期成功的人,大部分都有系统思维的能力,所有能力的提升,都一定扎根于自己。
反观偶尔成功一两次的人,要不就是运气的原因,要不然就是行业的红利期,又或者是遇到了人生的贵人。
但是这些都不稳定,关键是这些外在因素都不可控,你没有办法左右这些因素。
可个人的能力相对来讲,就会很容易控制,肯下功夫去努力就行。
在书行看了《系统之美》这本书之后,我发现了一个洞察,在我们眼中那些有所成就的人,其实都有很深的系统思考能力。
为何系统思维对人的成功有这么大的帮助呢?
书行总结了3点,分享给大家。
1.强大的适应能力。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是为什么?是因为他们聪明吗?但是大家的智力情况都差不多。
他们能快速适应新的环境,是因为他们的能力是多元化的,也就是综合能力相对来讲很高。
为何会这样呢?是因为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你之前在一个熟悉的环境中,自然知道其中的各种联系,遇到什么问题,你就会对应使用你最认可的方法。
一旦到了新的环境,或者是某个行业被颠覆了,亦或者是你的年纪大了。学习能力跟不上,能力单一,适应能力就会很弱。
而且很多人都有一个习惯,那就是追求稳定的效率,自然而言就会对某几种能力千锤百炼。
不要把我们的大脑训练成某几项能力上面,这就相当于把自己给固定在某一个行业当中。
当你这样做的时候,自我修复或者复位的能力就会很脆弱,一遇到风吹草动,你可能会陷入到慌乱之中。
相对于如何快速的增加能力,你更加应该慢下来,去搭建属于你的强大适应力体系。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就像天下大雨,荒漠很少有植物能生存下来。而草原上的树木就很容易生存下来。
我们要想和草原的生态系统一样,广泛的读书和尝试各种爱好,多增加你个人的系统反馈回路。
当你遇见一个陌生的环境时,你就会知道整个事情是如何发展的,什么原因会导致什么样的果。
读书和经历,就是增加系统反馈回路的过程,这件事情和另一件事情的联系是什么,他们运行的规律是什么?
只有某些小事上你先学会这样思考,才能在稍微复杂的情况中,去思考各种复杂的联系和规律。
这也就是为何有智慧的人,会比我们看的全面和长远的原因所在。
再往上就是学习、创造、设计和进化的能力,这些都是建立在各种反馈回路当中。
2.强大的自我组织能力。
假设一个这样的情况,如果你在一个荒岛中,你如何才能生存下来并且活着走出去?
仅仅依靠几项技能是不行的,因为在荒岛中生存下来,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问题。
你需要拥有自我组织能力才行,你需要把你精通的能力重新塑造成新的结构,学习多样化并且复杂化。
拿书行自己来举例子,我在之前的书中看到了大脑的原理,知道了我们的大脑情感是亲密性+新奇性。
意思就是我们对熟悉的事物和人,会有天然的亲近感,但同时我们也有猎奇的心理,好奇心会很重。
如果我单单知道了这个大脑的原理,我可能会感叹一句,我们人类的大脑结构真的奇妙。
其实,即使是这个简单的知识,可以用来延伸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你在情感上,是不是可以注重你在乎的人的需求,从他熟悉的东西入手,如果再有一点新奇的创意,可谓是好上加好。
工作上,在于别人沟通的时候,多研究客户历史的记录,结合自身品牌的独特优势,给客户精准推销产品。
一个简单的规则,当你运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别人可能只是知道,而你已经学会了把知识按照简单的规则给自组织起来。
为何要这样做?
单从学习的方面来讲,这也是融会贯通的过程,更加重要的是,你的能力并不是静止的,也不是成为解决某些问题的简单工具。
如果你这样做,就像看一个女生仅限于肤浅的外表。
很多人可能热衷于思维模型的建立,但是书行不是很建议这样的做法。
你要把自己的思考、你自己制定的解决问题的规则,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自组织化。
不要小看这样的做法,就像一个组织遇到问题一样,你的能力不再单一,而是多元化,能解决各种复杂的问题。
别人需要一个团队的力量,你可能更快就能完成,毕竟团队之间还需要高度配合才行。(适用于个人学习、工作领域,较大型的项目还需多人配合)
而思维模型呢?通俗点讲,就是把复杂的世界给简单化了。
比如我们经常看到的富人思维,其实你冷静下来,仔细想想,你都会知道真的有富人思维吗?这个世界真的有那么简单吗?
也许你会去学那些最新的思维模型,但是我们永远不可能有一个模型,能完整的概括某类现象。
这样就可以持续让你保持成功吗?你还需要再提高一个层次,那就是层次性。
3.层次性是拉开做事快慢的分水岭
在《系统之美》这本书中,作者举了一个例子。
有两位钟表匠,他们两个都能制作精致的钟表。
因为生意好,订单总是源源不断,所以他们难免会在干活的时候,有客户会打电话过来。
一位钟表匠,可以轻松的应付,而另一位钟表匠就不行了,一接到客户的电话,他就会陷入到手忙脚乱当中。
或许,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人都是后面这样的现象。
为何我们在工作的时候,会陷入到混乱的地步呢?
其中和层次性有很大的关系。
任何一件事情都是一个系统,越是复杂的工作,越会有层次性。
在这其中,可以提高效率的地方有层次内部的结构以及层次之间的联系两个。
书行为了方便大家的理解,可以举一下我自身写作的例子,希望可以帮助大家理解。
当我投身在写作上面时,我一开始是处于混沌状态的,就是两眼一抹黑,什么都不懂。
慢慢写了一段时间之后,才发现写作的过程其实可以分的很细,生活洞察、选题角度、写作结构、情感偏向、元素搭配、悬念设置等等。
上面只是我随便想想的就这么多,但是私底下我的写作系统绝不会这么简单,我可能要考虑到方方面面。
那么我该如何提高写作的速度呢?实不相瞒,这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
后来我发现,原来写作可以分为很多的层次,你也可以理解为步骤。
比如生活洞察,有来自于我个人对生活的思考发现或者是突然的灵感,或者是自己读书的时候,我个人很少对新闻上的热点去研究,因为时效性很短,对我来讲价值不大。
这就是层次性内部结构的研究,可以从我们上面所讲的两点出发,你可不可以探究出其中关键的反馈回路,并且制定出属于自己的简单规则。
而写作每个层次之间的联系,也是至关重要的。
很简单的例子,比如我会根据阅读、点赞和评论,以及读者的评论,随后去调整我的生活洞察、选题角度、写作结构等等。
你可以从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去研究一下,你工作的层次有哪些,内部的结构是什么?
这样做的效果可不简简单单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问题,这会让你窥探事情内部发展的规律和关键点。
当你有这样的意识之后,你成功的概率自然会超过很多不这样做的人。
总结
可能很多人会告诉你成功来自于行业的红利期、完善的思维模型等等。
但是你通过系统思维想过后,会发现世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无论多么完善的思维模型,都没办法穷尽某类现象。
行业的红利期也需要你扎实的能力作为基础,若没有摔下去会很惨。
最好的投资就是自身能力的增长上,对某类工作多读书和尝试,建立起系统的反馈回路,我们常常说万事开头难。
其实这个过程就是反馈回路的搭建,也就是你适应力体系的搭建。
再向上一步,就是把自己的能力给自组织化,按照你思考的一定规则,多连接多创新。
最后,当你的适应力越来越强、能力越来越多元复杂化之后,就要考虑事情内部的结构以及各个层次性之间的联系。
一篇文章毕竟有限,然而真理的却是无限的。书行也只能帮到大家这里,更需要大家亲身经历体会。
想要事事成功,就好好掌握系统思维吧。
欢迎关注成长伴书行,点个赞鼓励下就行,我就有动力更新本书其余的部分了。
参考书籍:《系统之美》、《精进》第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