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持续转型
常常有很多人会不断的纠结,我要不要离开现在的公司,我要不要转行,我有一个跳槽机会要不要去,这种相当于二次投胎的决策当然值得我们好好对待,其实纠结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你在二十多岁的时候从来没有想过三十岁的时候要转型的,这才是真正的危机。更危险的可能是你已经三十多岁了却从来没有考虑过转型,对于转型这件事情,越早明白越早规划越好。
我们在人生的过程中其实在不断地进行角色的转型,
行业和社会变迁,新技术的应用,在这样的时代我们应该如何自处呢,把达尔文的一句话送个大家,适者生存。
效用是衡量物质、精神等各方面的受益的。
净现值:衡量受益的时间价值,举个例子,小的时候可能我们拿到一个玩具会很开心,但长大了以后再拿到这个玩具已经没有当年的那种感觉了。这就说明了,相同的东西在不同的时间点,是有不同的价值的。那我在当前行业的获得和我进入新行业的获得,发生差异的时候,可能就产生了这种转型的需求。
要追不要逃,它的意思是,如果我是因为对于现在的工作感到不满意,工作内容枯燥,人际关系复杂,或收入不满意,生活工作不平衡等等这些原因产生的一些跳槽或转型诉求,其实这样的风险是比较高的。
我们更推荐的是,因为我有更感兴趣的方向,更喜欢的内容,我能觉得在新的领域能够干得更好,能取得更大的成绩而进行这样的转型。
但是,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干的。
很多时候,我们并不太清楚自己在追什么。因为我们不擅长或不喜欢的事情是相对比较明确的,但是我们喜欢喝擅长的工作是需要我们去探索的,而且这个探索的过程会比较长。
那么在不缺定自己要选择什么以及自己不排斥的前提下,那至少可以选择不那么容易过时的行业和方向。我们大家经常谈风口,但是风口往往容易非常的过去,并且也往往看不准,比如说之前的共享单车、共享便利店、无人货架等等这些,可能一转眼就过去了。
所以,我们至少可以选择一个不那么容易过时的方向,比方说教育、医疗、人的发展等等,这些只要人存在,服务于人的工作,都不会那么容易过时。
谋定而后动,先充分了解行业的信息,职业技能的各种要求,确定好之后再选择用什么方法去满足自己技能的提升需求,这样效率会更高。
那么我们什么时间进行具体的跳槽或者转型动作呢?
建议进行及时的止损。
第一,如果一直拖下去长期以往,可能会容易遭受一些“溅射性的伤害”,工作上的情绪、心态可能都会受到一些影响。
第二,容易错过一些最佳的时间窗口,因为我们每个人除了工作之外,还有生活中的角色,并且生活中的角色可能还在不断地叠加,所以时间拖的越久就越容易被生活中的其它角色所拖累,错过最佳的时间窗口。
有朋友可能说,我还没有做好准备转型的动作,这样做是不是风险太大了?那么只要你有百分之五十以上的把握就可以进行这样的一个转型。其实永远没有百分之百准备好这一说的。
如果已经确定了转型的方向,决定了转型的时机,那么应该怎么样获得转型的机会呢?
这就可以看做一个自我销售的问题,在职场中自我销售的载体和手段就是简历和面试。
理解客户的核心诉求,把公司看做我们的客户,
比如说客户想买一辆跑车,那有没有可能卖给他一辆哈雷摩托呢?这其实是完全有可能的,关键是我们要理解客户的核心诉求是什么。他有可能是需要一个交通工具也有可能是为了炫酷,所以,无论是跑车还是哈雷摩托都是足够满足他的需求的。
同样的道理,在我转型的时候,企业方对这样的一个角色的核心诉求是什么,我能不能满足他的核心诉求,而不拘泥于一些硬性的条件,那些可能会束缚大家的手脚。
那么在获取转型机会的时候呢,也可以参考销售当中的一个FABE技巧:
F—feature功能:一个职位基本的一些要求,在这个模块只要没有明显的短板就OK
A—advantage优势:优势,作为一个转型人,在这个行业里边的经验自然比不过原来行业中的人的,那么我们相比他们有什么样的一个优势呢?这个需要我们把它找出来,提炼出来,很有可能是我们的一些可迁移的技能,比如说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学习能力等等。
B—benefit利益:这里需要我们做一个换位思考,去理解企业为什么需要我这样一个人,我能给企业带来什么样的价值。在面试过程中,有一部分候选人,有一些误区,特别喜欢强调说我对贵公司这个行业非常感兴趣,我非常的努力,很皮实,这对你来说没错都是好的,但是需要思考的是企业为什么要选择一个转型的你而不是在本行业中非常有经验的你。感兴趣、努力、皮实这些可能都是你的优点,但并不代表给企业带来的利益。
E—evidence证据:企业希望你提供的价值你是不是真的具有呢?在短短的30分钟到1个小时时间,你如何让企业相信你真的有这样的能力呢?这就需要你有一些证据细节。
答疑时间
1、找不到转型的方向
参加新精英,找对了地方。
找准自己的方向,你对什么事情感兴趣,你自己能做什么事情,这两个点出发。
感兴趣:霍兰德职业测评、帮助你了解
哪些事情能做:与你的职业优势有关系
找有经验的人聊,了解他们的工作状态,情况
想做的事情和能力水平之间的差距。
行业发展前景
参考两会报道,国家统计局数据,教育,人力资源,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