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惦记那两个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怎么样?是吓哭了,还是早就若无其事的玩去了。这样解决问题的方式会带给孩子什么影响呢?孩子之间的冲突是学习与人交往的最佳途径,就像小动物的打闹一样,一般是不会对孩子造成伤害的。家长一定要正确引导孩子在冲突中学会交往。
2-6岁的宝宝进入社会性发展阶段,与小朋友的交往增多,发生冲突的情况也变多了。有时候,甚至会出现打架这类的激烈冲突。家长处于保护孩子的心理,往往容易直接介入、中止冲突,代替孩子与对方交涉。或者是找对方父母理论一番。其实,小孩子自有小孩子的相处之道,他们之间的冲突,最好让他们自己来设法解决。在这一过程中,还可以引导宝宝,学到更多与同伴相处的技巧。
小孩子之间的打斗和大人有本质的不同。首先,小孩子打斗的目的相当简单,也不会故意伤人,通常是为了得到喜欢的东西,争玩具、抢位置等等。其次,小孩子从不觉得这就是打仗,也通常不记仇,无论达到目的还是没达到目的,转身就忘了。如果家长按照成人的理解方式,把事情看得很严重,并且把这种紧张情绪带入到孩子之间,反而容易“小事化大”,更重要的是给孩子一个不良的示范,他会认为与人交往就要这样。
当然,如果孩子之间的冲突升级到身体伤害,家长的及时制止就很有必要了。因为即便真是无心为之,孩子的手底下不知轻重,万一造成意外伤害就糟糕了。
那么怎么引导孩子在冲突中学习交往呢?我的建议就是:放手,让孩子学着自己来解决问题。
家长要做的就是:观察、引导、协助。
观察什么?
当冲突发生时,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把解决矛盾的责任和权利(对,是权利!)留给孩子,让孩子自己来解决冲突,而大人们尽量不要直接地参与其中。
只要冲突不升级到身体伤害的程度,即便是轻度的打闹,也不需要介入。此时家长可以做的是:
1)观察冲突发生、发展、结束的过程,找到核心问题所在;
2)观察在冲突过程中,孩子的表现,由此理解和把握他的心理及行为特点。
如何引导?
有时孩子会主动要求家长介入,比如向家长告状、求助,但家长不要扮演“仲裁者”角色,直接判断谁对谁错、该怎么做,而要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导孩子自己思考、判断、找出解决方式。
在冲突发生后,面对或委屈或气愤的孩子,家长不要先急着发火,或着赶着去哄孩子,而要先帮助他稳定情绪,然后问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并引导孩子思考:在这件事情中,自己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是有问题的,以后碰到类似的状况还可以如何去做?这样的做法能让孩子逐渐形成冷静分析事件的习惯以及内省的能力,以后遇到问题也会学着自己去寻找解决的途径。
怎样协助?
首先认同并接受孩子们对冲突的感受和不同的看法
在孩子们的冲突中,常常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每一个孩子的感受和看法可能都有自己的道理,应该尊重他们表达自己感受和看法的权利。
然后协助孩子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且倾听对方的诉说,帮助孩子澄清和说明问题
让孩子们重复事情发生的过程,说清楚自己的观点、感受,同时倾听对方的讲述,帮护孩子相互了解对方的想法、看法。这个步骤还可以引导孩子走出自我中心,思索别人的立场和感受。
接下来协助孩子们认清他们的责任,让孩子们对如何解决冲突发表自己的建议。
让孩子们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冲突中所扮演的角色。
孩子们通常会有自己的解决办法,先让他们尽可能自由地发表见解,不要简单地否决他们的建议,即便家长看来并不合适。可以引导孩子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自己的建议是否公平、别人能否接受;也可以把一方提出的建议告诉另一方,让他发表对这个提议的看法。
最后协助孩子们协调不同意见,尽力达成协议。
孩子有权利拒绝他认为不合适的建议,此时首先请他说明理由,然后提出一个他觉得更加合适的建议。讨论每一个解决方法的时候,要表现出对每个孩子的感受和关注,让孩子们看到,必须用互利合作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当孩子们就解决冲突达成一致的协议时,要支持他们的决定。
家长们一定要知道,冲突是幼儿成长的必经历程。家长不但无需为孩子的冲突焦虑,反而要幼儿发展自我主张与自我保护的能力而高兴!如果家长能理解幼儿冲突背后的意义,并能随时注意引导幼儿成长的方向,幼儿就有机会活泼且平衡的发展;否则,压抑幼儿冲突有可能错失、阻断或扭曲幼儿在“自我”及“人际关系”上的发展……
那就让孩子们在自己解决交往冲突过程中成长吧!
,晓荷,教师、心理咨询师。爱孩子,也爱教育。从小学到幼儿园,我发现教育的根在家庭。我要帮助更多的家长用爱温暖孩子的童年,奠定孩子一生的幸福。我相信:有爱就有希望。(微信号txxm_2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