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岁日久,未知何朝何代,岸上某村落,民风淳朴,人才辈出,传为燕王扫北之时,山西洪洞县民迁徙于此,久而居之,形成村落。老人言:此村落古有张刘二知府,为官清廉,造福一方,留有美名。曾记孩提时,野有墓碑,张公墓,光绪年等字,今遗迹不知何处。
今午夜时分,人攒动声鼎沸,谈论古今之事,余假寐听言,为本地传说,而今夜半,残灯闪烁,夜静人归,止有二人,其一鼾声若惊雷,吾端坐,心神俱归,心坦然若水,目中骤现古之影像,久久不能释怀。
人言,旧年不知何代,岁月既久,此处有乡贤达人,不知其名,行善积德,勤劳耕作,良田数顷,阡陌交通。家宅院落纵横,有一子视为明珠,但教化未开,顽劣不堪。其父年月日久,曾屡次告知:“吾居后院,当吾去之时,抬棺之日,拆去影壁之墙,棺当能出”。又曾言:“若日后窘迫,当拆除某房间,售其瓦木度日,切勿整屋院落售之”。其子不知所云,应承了之。
其父死,子操持,家有余财,棺木未能从院落抬出,乃雇乡党登梯高于影壁上而出,未听父言,沾沾自喜,以为聪明,未伤及瓦木。后经历岁月,家道中落,且染有恶习,饮食大烟,坐吃家空,妻子皆去。渐售良田,家宅,亦不循其父言语。后窘迫不知所踪。
得其屋者,不知何人,尝忆其传言,深感言语蹊跷,久思不得其故,乃循棺出阻处,拆其影壁墙处,青砖渐去,于砖缝隙处,银钱豁然陈列于内,得其数百枚。后在屋瓦内复得金银若干。后,富甲一方,不必赘叙。
钱者,命之定数者也!身正有德,亦有其福,得之勿喜,散之有方。富贵在于奋力,而止于行恶,无德,投巧。夜闻其事,灯下无眠,暂且记之,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