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艺术的追求:视觉中的稳定

每一次观看图像都会在大脑中不知不觉进行着判断,这种判断每个人大致相同又因人而异,主要包括画面中物体方向性的张力和稳定性。

如果被观看的图像中物体趋向摇摆不定,内容混乱,大脑不好进行判断,不愉快的视觉体验就产生了。

因此,人的视觉感受总倾向于画面稳定的事物。

稳定不光是画面中事物的趋向性和反作用力互相抵消,还有画面中“重力”的稳定。画面上部分的内容应少于下半部分,这样是“重力”的稳定。比如大地在下半部分,天空在上半部分,天空占比少,地面占比多;字母B下半部分稍稍大于上半部分看起来更稳定;金字塔等等。

“重力”不光是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的,还有左边和右边的,以及色彩和饱和度的;同样大小的物体,在右边时会显得更重要,当左边略大于右边时,两者便实现了平衡。

产生这种原因是人习惯于看事物从左往右看,生活中的例子有很多,比如:游戏人物在左下角出生,书写写字和阅读也是从左往右......从左往右运动,感觉是很顺利地,从右往左的运动,则是不那么顺利的,包括打游戏时候从右往左也是感觉很别扭的事。

饱和度高的物体也显得更重要,锐利的物体也显得更重要,明亮的物体也显得很重要,平衡需要加入更多的抵消力。

抵消并不意味着二者必须达到绝对的平衡,这种图像平衡应该是像3:4这种的平衡,主体占4,陪体占3,如果是像2:8的,反而不符合视觉中的稳定;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要做色调统一,二次构图等等。

上述这种有主体和陪体的构图是一种”稳定“,另一种稳定则是”对称有序的和谐“,即排列整齐,对称的,一致性较高和谐的构图。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