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看专栏和留言,总会激起内心的各种赞同,但也仅仅是赞同而已,到了最后一步行动时,总会懒散起来,各种不去行动的理由,或者挑选最简单的那部分行动而已。比如,做一些不痛不痒的留言,勾起一些过去的经验,但是并没有任何建设性的意义。记得上周的专栏中提到过“人都是过度自信的,往往会高估自己的能力而低估别人的能力和成就”,对照自己完全符合。总以为自己写了一些留言,工作中写东西速度也有所加快,就认为已经进步巨大,典型的高估自己。
周末看到另外一位专栏订阅者写的成长记录,经与自己的对比,差距一下就拉开了。
差距一:写文章的结构和逻辑能力,远远超过我。所学、所思和所行,分别用实例阐述,机构完整、逻辑严密。
差距二:最关键的:践行。作为一位互联网产品经理,笔者向别人分享了如何利用互联网上的工具更好的学习、写作和分享。就是这么简单的一种分享行动,锻炼他的写作、演讲能力,熟悉了分享的工具,更加深刻理解了所学的概念。
差距三:把握细节。文章中我注意到了几个亮点,都在细节上面。第一点,将元认知能力与《正念的奇迹》一书的观念很好的融合起来解释,简单来说就是用上帝视角来看自己的思考过程。与已有知识做了连接,更有说服力。第二点,李老师最核心的工具,也是理论基础——概念,切实的应用起来了。发现“同事在说: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个“输”字体现了一种被动防守的意味,暗含着被迫、被对手牵着鼻子走的意思,所以用“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更加积极,更能鼓励自己。语言真是一种勉强能用的工具,具有很强的反塑性,存在着很多的缺陷,并非能够准确的传达出完全符合客观的意思,所以,深刻理解概念并且掌握它就是我们这套操作系统的基础,确保系统顺利运转的基础,如果我们没有概念或者概念不清晰,理解的事物也是主观的、不清晰的,行动的时候往往困难重重,结果不如人意。
笑来老师的总结:
学习:只字不差地阅读每一篇文章。并确保没有按照过去已有的认知去理解它。只有这样,你才能站在新的起点上成长。比如:过去认知“写作”:就是写书、写文章,记录东西,如果让我写,觉得很痛苦。如今认知的“写作”:写作意义重大,是可以将时间卖出多次的能力之一,而且普通人也能够实现;帮助我们理清楚概念,锻炼思考能力,尤其是元认知能力。一旦开始写作、记录,就不觉得写东西会有多大的痛苦了,每一次的写作都会有新的发现和提升,就拿现在写对比记录来看,从中就发现了自己的不足,记录之后就很容易弥补自身不足、掌握别人好的地方。
思考:如果说这个概念和以往你理解的不同,那么到底差在哪里?哪些是你过去没有想过的?
践行:所有的学习和思考如果缺少了最后一步,那么作用就等于零。因为这个世界从来不看你怎么想,而是看你最后采取了什么样的行动。
以上的这三个不走需要不停地循环进行下去。我们成长过程也就这样循环上升了。
今文字的记录也算是思考的过程,一半的践行。为什么说一半呢?因为我距离真正的分享,然后得到别人的反馈,还有差距。目前只能算是自嗨的记录而已,与“对别人有用”这个标准距离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