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欢喜之地生活
从习惯的轨道上逸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许多人厌恶自己的现状,但一旦真正要舍弃,却会患得患失、优柔寡断,结果一生都在悔恨、焦虑、抑郁中纠缠不已。
我认识一个人,经常把“离婚”这个词挂在嘴边,她老是说,“要不是有孩子我就离婚了”、“要不是孩子小我就离婚了”、“要不是孩子要高考我就离婚了”,后来孩子大了,听她说这些,于是说:“那你离婚吧。”
她说:“算了,孩子都这么大了离什么婚,凑合过吧。”
“凑合”是一种很神奇的心态,我们不满意现在的生活状况,但是我们摆出高姿态,状似宽容地说:凑合过吧。好像是我们俯就了生活,但是,那到底是谁的生活,是谁的一辈子呢?
真相是,“从习惯的轨道逸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就是说,去欢喜之地生活,肉体和灵魂在同一个频率上,那会很快乐,但是,有什么快乐是不需要付出代价的呢?嫁给彭于晏很快乐,但他不在身边的每一刻都是煎熬,会不会被外面的妖艳贱货拐跑?会不会嫌弃我不够好看?刚说的那句话是不是欠妥?他会不会生气?
也就是说,“讨厌的现状”和“快乐的如果”两相权衡,最后,是你自己选择了“讨厌的现状”,并不是所谓的“生活所迫”,因为害怕“快乐的如果”可能带来的不确定性或是伤害。
在哪里都是生活
如果你明白了在哪里都有伤害,我们生活的幸福程度,取决于我们对“幸福生活”的定义。王子和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之后,公主也还是要洗衣扫地带孩子,如果公主预想的“幸福”里,不包含洗衣扫地带孩子,那她的婚后生活也不是那么幸福。
既然这样,在哪里都是生活。
有一个艺术造诣极高的画家,请朋友去自己家里做客,朋友进门之后惊掉下巴:你家里怎么装修成这样!毫无品味可言!
画家笑了笑说,这是我妻子装修的,她喜欢这样的风格。
我赞叹画家对妻子的爱之余,对他生命的包容性也惊叹不已,画廊里是生活,糟糕的家装里也是生活,不如意是生活自带的属性,如果想要事事顺意,八十级的韩剧都不敢这么演,为什么?没看头啊。
惠能在被佛光普照到以后,告别了打柴的生活,结果到庙里进行打杂的生活,如果他事先想的是如果我去求佛,日子就会怎样怎样,那当他到寺庙里去打杂时,心里必然会有落差感吧。
所以,如果你对诗与远方抱有幻想,要不然就行动,要不然就死心,不要让“诗与远方”在你幻想的浸渍下,逐渐美化成了天国,正好用于对比你的现状,使你每时每刻都觉得真正的自己,其实在远方。
心远地自偏,如果你是你,在“讨厌的现状”和“快乐的如果”里,你都不会快乐,因为你的快乐来源于外界,而外界,又是多么善变的一个碧池啊!
实践一下:
试下填写一下这个句子:如果我……我就会快乐。然后挑选一件最容易实现的,去做做看,看看那快乐,是否有你想象的那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