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五月初的“不带手机实验”感想

今天七月一号,下半年的生活正式拉开帷幕。关于上半年有诸多事宜,一下子安静了,安静到每天从上午六点到晚上十点除了去餐厅买饭,一句话也不说。

五月初做了个实验,一周内除了周六手机开机,其他时间关上。只可惜这个实验刚开始就被扼杀了。五月十二号回家去参加同学婚礼,联系同学必须开手机,回到青岛第二天紧接着去了烟台。之后因为毕业事宜要和学校里的同学保持联系,不得不时常关注微信消息。之后到了毕业季,手机更是成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消息必须通过手机获取。直到今天,我的实验无疾而终。

我也曾思考过一个问题,现在的社会是不是一定不能没有手机?我只能回答,对我来说现在是必须要随时保持手机畅通的。

除非我真的是完全与世隔绝,在人世间孤身一人,要不然我不得不用手机维持我与家人、朋友之间的联系。倒不是非经常联系不可,只是有时候,他们需要知道我一个人在外面是安全的才会安心。

而手机就扮演了这样一个角色。

我依旧上自习不带手机,但睡觉前会利用半个小时左右看一看有没有电话信息然后处理一下,每周花上一点时间给家里打个电话,让他们知道我一切安好。

以前为什么不愿意带手机呢?因为我不想成为手机的奴隶,它是一个工具,就好好的在机械的世界里扮演“工具”的角色就好,其他的时间,我应该也必须去做对于我来说更想要做的事情。

我不是一个具有坚韧不拔之志的人,所以必须用这样的方法控制使用手机的时间。

通过一个小小的实验我自己想了一些问题。

移动客户端不能不说渗透到了几乎生活的方方面面。似乎有了一部手机很多事情都可以做。但我想还是要正视“机器”的价值。我相信人工智能以后会越来越发达,但这样的提高效率却不是我喜欢的。我甚至有些恐惧,因为高效率的生活从另一个方面你威胁人与人之间沟通的不必要性,会让这个社会越来越冷漠。

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在一定程度上是彼此“麻烦”出来的。

科技进步的目的是为节约人类的时间,时间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节约了,但从另一方面又被侵占了。

这个社会处处努力用机器代替人工,前段时间去银行办业务,不过才两年的时间,就已经有了替代这类业务的程序系统。而且为了客户资料安全,还要给我照相。我看到那个屏幕中的我的面孔,让我不禁想起了乔治•奥威尔的《1984》。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高效率,也越来越安全。这样的科技进步代替了人间的“人情味”,以后恐怕连抱怨银行职员服务态度差的机会都少了,这样的人生得多无聊。

社会治安被各种监控系统、制度控制的滴水不漏。真的好厉害!可是住在这样的环境里我却越来越没有安全感。人类总想着发挥科技的最大功用,却忘记这个社会的基石应该是什么?

我想会不会有一天我也成了一道程序?在严格的规则监控中“零失误”生活,正如卓别林的《摩登时代》演的那样。

没有手机的日子,没有太多打扰,抬头观察周围的机会便多了,我的关注点也从网络八卦转接到花草树木,鸟儿、猫儿、流浪狗甚至是小飞虫。

人生太匆匆,其实生活不必太“匆匆”。也许应该认真思考一下,工具帮我们节约的时间该做些什么更能使生活“愉悦”的事,比如学个舞蹈,如阿根廷探戈( ̄o ̄) . z Z。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Android 自定义View的各种姿势1 Activity的显示之ViewRootImpl详解 Activity...
    passiontim阅读 174,786评论 25 709
  • 人把屋子里的灯开了 窗户透了光 墙上有一只蛾子 窗户外面还有几只蛾子 外面的蛾子看到屋子里的灯光 一直在撞窗...
    圈圈又青青阅读 157评论 0 0
  • 这节课上的不一般! 文言文本来就不太好理解,况且是《隆中对》,在读的时候也没有什么情感可言,略显枯燥,七班同学被我...
    薇薇_24ee阅读 349评论 6 7
  • 001.《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本通俗的心理学书籍,他第一次说出了人们从来不敢说的话:几乎人人都有心理问题,只不过程度...
    翁霞阅读 343评论 0 2
  • 没完没了的夏末 没完没了的雨 没完没了的婚宴 没完没了地转晴天 芙蓉花开了又谢 十里桂飘香长街 那兀自没有了的虫鸣...
    汴流光阅读 38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