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林语堂先生的《孔子的智慧》呢,在不同人的眼里有着不一样的孔子,而在林语堂先生的眼里,孔子是一个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刻的领会那个时代的事 和孔子的故事。 《孔子的智慧》是林语堂先生对孔子思想的系统阐述和全新解读,解开儒家思想历久弥新的根源所在,在儒家经典中悟出适用于自己的处世哲学。
孔子是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分子,他的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追求理想的政治生活。他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儒家思想对中华五千年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并熔铸成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而孔子被后世尊为万世师表。他的地位,以朱熹对他崇拜的话来说,叫"天不生孔子,万古如长夜。"孔子"人能弘道、非常弘人。""躬自厚而薄责干人"的生存智慧里,一以贯之的为"和"字:"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
全书一共十一章。第一章是导论,第二章是孔子传,采用司马迁的《孔子世家》,后面的章节是介绍儒家的经典《大学》、《中庸》、《论语》等等。刚看到这本书的题目时我以为是一本介绍孔子生平事迹的传记,后来才发现其实更多的是讲解儒家经典文献,将孔子的思想智慧贯穿其中,全书文言文占了近一半的文字。在这一对文言文中,有这一些让我觉得很难理解的字句,但为了不浪费时间,就到最后去理解那些字句了。在书中有很多的文言文是有翻译的,说一看起来会比较好理解。
孔子是一位关怀人性、启迪智慧的卓越智者。他似一位棋艺高手,以一种大智大慧将做人原则和治世理念,生存体验与生活智慧。他感慨于春秋乱世给花生带来的诸多磨难,以人性的目光关注纷繁复杂的人情。他也重视 道德修养,以“仁”为核心的 伦理道德体系,形成以 礼乐教化 治国安邦的总体思路,影响了中国几千年来礼乐文化、 政治文化、 制度文化、伦理道德、 思维方式、 价值观念、风俗习惯。
《孔子的智慧》原先是一本向英美人介绍的一本书,然后我们现在看的是翻译好的。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我们不清楚老人家在何种场合发出这种感慨的。但我想我们可以这样去理解,人的生活需要朋友,需要朋友间真挚的感情思想交流,这是生活快乐的源泉之一。
子曰:“人不知己不愠,不亦君子乎!”人人都有追求名利的权利,但超过一个度可能就麻烦了。尤其是现在功利的社会,我们如何看待名利,这是说着容易做起来很难的事情。
孔子的智慧集中了先人的智慧,有哲学的智慧,有历史的智慧。我们还应多读多想,也许能让自己变得更加睿智。孔子的智慧在林语堂先生看来是“儒家思想,在中国人生活中,仍然是一股活的力量,还会影响我们民族的立身处世之道……”这本书一共收集了孔子的四十多条经典智慧,每一条智慧都可以与我们的生活对照起来。其中最让我喜欢也让我感悟深刻的是这一条:正直是立身之本。不正直的人虽然也可以欺世盗名,侥幸生存,甚至可能福禄双至。正直是人类的脊梁,也是我们为人处世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