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01林氏医门学习第36期
附子通行十二经,少火生气,壮火食气
附子,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
它气味峻烈,走而不守,通行十二经,为祛寒之要药,能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能启下焦之阳气,有培根固元之效。
《伤寒论》的主要体系是六经辨证,其分为三阴三阳,三阳属热,三阴属寒。
在三阴证中,仲景论述很多,其代表性的条文如第277 条 “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第281 条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这些条文给我们对温热药特别是附子的使用示之以法、示之以规矩,让我们在临床中可以有无限的想象空间。
在临床中学习仲景之法,善用附子,治疗很多疑难病疗效颇佳。
现代人所患疑难病,寒证十居七八,寒热错杂的十居其二,纯热证、郁证非常少。
从病种来看,大多慢性病居多,并且以免疫性疾病、肿瘤最为多见,其证多在三阴,故使用附子的频率很高。
其主要功效为回阳救逆、固本培根、填精化气、温补肾阳、散寒止痛等。运用附子主要从两方面来把握。
(1)“附子舌” 舌润,不干,不论红、白还是淡,只要是舌润多津就可以用。
(2)“附子脉” 凡是沉小细弱或弦大滑数,只要沉取无力的,皆可以用附子。
《本草思辨录》载:“附子即乌头、天雄之种,含阴包阳者也……内充实,外强健……以气相贯而生,故上下表里无乎不到。”
附子因为是冬季种植、夏天收获,故附子吸取春夏之阳,集阳气于一身。
历代医家皆称附子为扶阳大将军,又称真武大将军,总结其功效是配麻黄以实表,配桂枝而通阳,配大黄以攻下,配熟地黄以填精化气,配灵磁石以纳气归肾。《药解》一书载附子大辛,大温,大毒。“三大者,极之限也”,凡事不过三。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以三治人,人健而身轻,阳通无阻,气血流畅;以三治国,则国泰而民安;以三治天下,而亿万年皆盛世也。这是对附子的最高评价。
下面就给大家讲一下余从医来运用附子的经验和体会。
余学习古今贤士之法,特别是近代中医大家祝味菊先生应用附子的特殊经验与方法,如温潜法治疗许多失眠、高血压等疑难重症皆有良效。
余又潜心学习,总结出温滋法、温托法、温活法等方法用于临床中,现分享如下。
1.附子治高热
三阴三阳皆可引起发热,三阳发热大多是外感发热,三阴之热多属于内伤发热。
外感发热一般寒热并作,伴恶寒、鼻塞。主要特点是手背热,人迎大于寸口。
内伤发热一般是燥热,寒热不同见。
主要特点是手心热多见,寸口大于人迎。
最重要的是虚阳外越之热,这个热辨证比较困难,应主要抓住以下几个要点:
面色浮红,无神喜卧,口渴喜热饮,下肢膝关节以下冷,舌胖大,脉浮滑但沉取无力。
其主要病机是阴寒内盛,阳气衰弱,虚阳外越。
在《伤寒论》中含有四逆汤的方剂有八个,分别是四逆汤、四逆加人参汤、通脉四逆汤、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白通汤、白通汤加猪胆汁汤、干姜附子汤、茯苓四逆汤。
通过学习仲景的条文,我们可以看出仲景治疗阴寒内盛、虚阳外越之候所用的方剂以及它们的区别。
(1)四逆汤 病机是阳虚阴盛。
证见四肢厥冷,下利清谷,呕而不能食,食入即吐,或身痛、恶寒、汗出,脉沉微或沉迟。
四逆汤组成:干姜一两半,附子一枚,炙甘草二两。
小剂量四逆汤可温阳、固本、通十二经脉,大剂量可回阳救逆。
(2)四逆加人参汤 病机是阳微阴脱,津液内竭。
证见恶寒,脉微而复利,四逆加人参汤主之。
主治恶寒、脉微无力、亡血亡精。
人参能生津益气,当下利严重阴伤时用四逆加人参汤。
肿瘤晚期,久病及肾之时,可以四逆加人参汤合肾四味(菟丝子、枸杞子、巴戟天、仙灵脾)以固本。
(3)通脉四逆汤 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病机为阴寒于内,格阳于外。
组成:干姜三两,附子大者一枚,炙甘草二两。
主要治疗肢冷下利,面色赤红,里虚寒证,用大剂量的附子温阳祛寒,使格外之阳得以返回。
(4)通脉四逆汤加猪胆汁汤 吐已,下断,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者,通脉四逆汤加猪胆汁汤主之。
考:猪胆汁可引阳药入阴,通行上下,防止阴寒格拒。
主要用于吐下后阴绝阳亡,其病症要比四逆汤、四逆加人参汤、通脉四逆汤重。治疗吐下已断,汗出而厥,四肢拘急,脉微细欲绝。
(5)白通汤 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
组成:干姜一两,附子一枚,葱白四茎。
本方系四逆汤去甘草加葱白。
病机:下焦阴寒太盛,虚阳上浮,格阳于上。
证见恶寒、四肢厥冷、下利、面赤红、脉微。白通汤和通脉四逆汤都有面赤红的症状,二者皆为真寒假热,前者可宣通上下之阳,用于阴寒于下,格阳于上,伴有恶寒,面赤红;
后者用于阴寒于内,格阳于外,全身虚寒证伴有身热不恶寒。
(6)白通加猪胆汁汤 证见下利、脉微、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具有白通汤的证候又有厥逆无脉、干呕、心烦,说明下焦阴寒太盛,阳药被阴寒格于外,因此加猪胆汁来引阳药入阴,宣通阴阳。
(7)干姜附子汤 下之后,复发汗,昼夜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干姜附子汤主之。
下之后,阴寒太盛,阳气大虚。为什么夜间安静?因为阳气弱,无力与邪气斗争。干姜附子汤的组成:干姜一两,附子一枚。用四逆汤去甘草,单刀直入,回阳救逆。
(8)茯苓四逆汤 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
汗下后阴阳俱虚,水火不济,回阳救阴。
茯苓四逆汤的组成:
干姜一两,附子一枚,炙甘草二两,茯苓四两,人参一两。即四逆汤加茯苓、人参。
这八个方剂,仲景从不同角度立体地展示少阴阴寒内盛、阳气衰微所出现的各种证候,特别是白通汤、通脉四逆汤。
对于我们临床区分虚阳上浮、虚阳外浮、津液亏虚等证候提供了诊断依据及治疗大法。
通过学习《伤寒论》,对于三阴发热,余总结出无论是虚阳上浮还是虚阳外浮,其主要辨证依据为但欲寐,两尺弱或见无根之脉。
这个时候,辨证要非常准确,稍有不慎,当出现阴阳离决之危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