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剧烈咳嗽,伴有发烧头晕,终于熬到期末考试结束。考试后的第一个休息日,没有按原计划的大睡到自然醒。因为半夜反复发烧,喝药、物理降温、喝水安抚……
并且早早约了医生。
排队挂号,排队等候医生就诊,医生听诊、临床检查,建议拍片、化验。
于是医生开单,我们排队缴费,排队等候拍片,排队取化验管,排队等抽血。然后等出结果。
医院系统升级,约好医生,也需要实名挂号,需持身份证或写有身份证号码的小纸条。不然进不去医院开单、缴费系统,现在一切都进入科技化时代,一切电脑说了算。即使是医院内部的人员,买药也要挂号,才能进入操作系统。
这样折腾下来,对于在医院轻车熟路的我,不觉已是一上午,如果中间任何一个环节出了周折,估计一上午也做不完这几项任务。
这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咳嗽,如果是其它稍微繁杂一点的病,是不是会更繁琐?
于是,有多少人从医院出来以后就会呐喊:有啥也别有病!
可谁又想生病呢?
目前越来越多的个体医院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里,但医院拥挤不堪的状况一点也没有缓解,是医疗系统的复杂性与科目的细分造成了患者的堆积?还是环境污染与饮食问题造成了病菌的大肆传播?又或是现在的生活普遍安逸,使人们逐渐脱离了机体的运转与劳作,造成免疫力的急剧下降?
医院有认识的医生,从心理上多少能够缓解一下患者的焦虑情绪,如果没有认识的医生护士,就医的路该会有多么艰难?难怪越来越多的医患恶性事件发生,不仅仅是医疗上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心理落差,造成了医患矛盾的逐步升级。
医生见多了各种不同症状的患者,已经习以为常。而且医生一样要遵守医院的规则与秩序,他们也需要调整情绪来适应每日来自患者及其家属方面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在各自岗位上的付出与回报之间的落差,他们也是人。
而患者本身受病痛的折磨,还被一系列医疗程序呼来喝去,已经积攒了很多的情绪,再遇到医生不能好好沟通,那种积怒,嘭地就爆发了。
这种社会现象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只会恶性循环,医患纠纷愈演愈烈。
而它的根本在哪呢?医学专家与社会学专家都去了哪儿了?他们何时才能够和谐地统一为民众服务呢?什么时候患者看病会省时省力省心呢?
千呼万唤之后,检查的结果出来了,排除细菌感染,排除肺炎,初步判断为感冒引起的支气管炎。一种结果,两种选择:回家吃药,慢慢保养;住院输液,会多各种常规住院需要的化验。
国家大力废除门诊输液制度,医院取消门诊输液环节。可一些病,还是需要输液来治疗。个体差异不同,恢复的期限需求不同,一样的病不一样的人表现的症状也不同。以前是医生建议大家输液,现在成了患者请求医生给输液。
女儿免疫力向来低下,已经习惯了一发烧就得输液的节奏。何况,四天后还有行程安排。于是选择住院输液。
一系列手续,一系列查询登记,身高体重、家族病史,开出一系列化验单,足足两个小时。等皮试后正式用药,已经是午后两点了。这还是有认识的医生,有门路可循,节约了中午他们休息的时间,按急诊手续入住儿科。
折腾了这么久,本来就生病的女儿,看着好累好颓废。体温又不合时宜地升了起来,好在我随身带着退烧的药。
每个女人都喊着“做妈好辛苦”,是因为每个做妈的女人都经历过照顾生病的孩子的经历。平常的一日三餐、签字陪读、因学习与娱乐之间如何平衡的斗智斗勇、被孩子呼来喝去这些付出都算什么!
最辛苦的莫过于看着生病的孩子却束手无策。
那种巴不得自己去代替她生病的感觉,想把她放在手心里搓来搓去就搓去病毒的感觉,想把一把药都给她喝下去的感觉,把她生病的原因归结为她的妈妈没有精心呵护的感觉,纷至沓来。
每次这样辗转于医院的时候,我就非常怀念女儿和我拌嘴的日子,多想此刻生病的她还和往日一样活蹦乱跳地和我打闹,向我示威。
此时此刻的我,再没有了对生活中的谎言的暴怒,那算得了什么!我只求我们都无病无灾平安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