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天:你是在受驱使还是在为自己而活
生活中我们所碰到的事情跟我们打算去做的完全不一样。——美国小说家亨利·米勒
天堂有三个入口:第一个是女人进入的大门,第二个是被女人压迫男人进入的大门,在这扇门前等待的男人们排起了一条很长很长的队,而第三个入口是在生活中不受他们妻子压迫的男人们进入的大门。过了很长时间以后,才有一个男人向最后一个入口走去。保罗深受感动,握着他的手欢迎他说:“你是怎么做到的?”“我不知道。是我的妻子告诉我让我从这走的!”
你想做什么?
现在请你不要从这则小笑话中推断夫妻关系。我们之所以选择这个小故事是因为它很好地说明了一些人是出于什么动机作决定的。并不是因为他们自己很相信这些想法,认为它们是正确的解决方法,而是因为他们是“靠其他人而活的”。
若想合理地利用自己的时间,一个关键就是有意识地分析和支持你的时间计划。我是在做我想做的事吗?还是其他人的愿望和期望影响了我?我为什么做这些事?毫无疑问,人们在某些情势下会迫于内心、道义上的约束和社会责任去做一些事。其中的一些责任和约束也是很重要的,例如照料病重的亲属。有意识地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说“是”也是做好时间管理所必需的。不然的话,这个打算突然就得到了一个“半死半活”的优先级。如果只是因为其他人“强加”给你,你才去做的话,那么你的行为就像是在开车时拉动手刹一样,你是无法真正顺利和迅速取得进展的。你的注意力会很容易被分散,工作速度也会减慢。如果感到自己不独立,那么你就陷入了消极动力的包围中,维持不了多久而且耗费精力。这自然会让人问:是什么在驱使着你?你是按照哪些标准作决定的?你为什么偏偏做出了这个决定?
在上一章我们要求你在生活中留出更多休息和深思的时间。但是当你刚想花时间休息一下时,你就会很痛苦地意识到其他人对自己都有哪些愿望和期望。你也许会觉察到,你无法把事情办得合所有人的心意!但是你想做什么?应根据你的个人价值去提出和回答这个问题。这并不是指个人的道德价值,而是指对你很宝贵很重要的事情和活动。然而这了涉及这些价值是否是持久的。你要意识到:时间管理也是对价值观的管理。换句话说,请告诉我,你用你的时间都做了些什么。那我也会告诉你,什么对你是最重要的以及你的目标和价值观是怎样的。
负责地生活
受外界以及内心的约束和责任支配的人是被驱使的人,是受引导的人,而不是自主创造的人。有自我负责的态度并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对于成功的时间管理者来说是必需的。从下面这个咨询案例中可以看出这并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做到的。
一位企业家
我们曾经为一位企业家提供了咨询帮助,他当时正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他简直无法再满足客户、员工和银行向他提出的各种要求。而他的妻子也要工作,家中还有一个身患残疾的孩子和需要照顾的父母。出于对父母的爱和道德上的义务,当然还为了省钱,他和他的妻子承担起了照顾家人的责任。
他想通过逃避来解决所有的问题,但他还是没有钱去巴西。他所面临的困境越来越严峻,尽管有许多工作缠身,但他还是不得不去寻找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他也终于有时间安排一下自己混乱的生活了。但是当他真的过上这“做梦的日子”(Dreamday)时,他想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我到底想要什么?他最开始不想做的事有许多最后还是出现在了他的日程表上。需要完成的事情一件又一件地摆在他的面前,他的压力总是接踵而至。
他意识到自己并不想成为生活环境的牺牲品,而是想成为生活环境的创造者(眼下创造空间看上去是这么小)。他采取的第二个生活规划措施是把休息和计划的时间纳入到日常生活中,并在专家的指导下和他的妻子一起主动地去计划生活。他做的第三件事是有意识地承担起实现这些计划的责任。
此外,他不摆脱了他父亲和企业创始人的期望的束缚,决定对公司进行大刀阔斧的整顿。他和妻子都希望能够把有残疾的孩子继续留在家里,孩子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乐趣,这比因残疾而给他们造成的不得影响要重要得多。他们不久后就在附近为父母找了一家条件不错的老人院安度晚年。这位企业家在回答以前的生活跟现在的生活有什么差别的问题时,说道:“以前我是被动地活在这个世界上,现在我是主动地为自己而活!”
“可怜虫”、“世界的拯救者”、“控诉者”和“干实事者”
许多人在受到内心或外部的约束时的反应都是觉得自己成了现实生活的牺牲品。他们是被生活折磨得筋疲力尽的可怜虫。他们听从命运的安排,牢骚满腹,自怜自艾。他们幻想着来世能做一只萤火虫,自由而无拘束。他们的内心深处有了逃避现实的想法,他们尝试着在现实生活中,从这种自我同情中,来产生自己的行为动机,甘心扮演这种失败者的角色。这种逃避现实的态度同时也会让其他人对他们产生同情,但这只是短暂的,很快就会消失。
另一些人则是以很强的攻击性来对这种不独立的感觉作出反应,他们会骂世道、骂人心,也很喜欢诉苦。跟第一种总是把过错归咎于自己的牺牲者不同,这些“原告和控诉者”大多数情况下想通过让别人对他的命运负责来解决自己面临的难题。如果其他人不这样的话,我的情况肯定会更好些!其他所有人都要对此负责,只有我自己是一点责任也没有的。他要整个社会环境都对他的生活负责:“我一点错也没有……”
还有第三种人——“干实事者”:他会干脆通过尽可能努力地工作来逃离自身的处境。他下意识地认为:我的勤奋努力也许不知什么时候就会解决我面临的问题。他不埋怨,而试着用实际行动来回避作决定和不寻常的事。如果他的行为是以其他人的困境为基础的,那么这些行为就会给人留下高尚的印象。他知道他必须去思考和做计划,但由于还有许多事等着他去做,他根本就没时间去做这些!他感到自己的责任,但却只想通过行动来找到解决办法。
很明显,上述类型几乎永远也不会以单一形式出现,而是以混合形式出现。也许你也有个最爱的角色?或许在每个生活领域里你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这三种类型都不能让处境变得更好。从长久看,这些行为方式会把“时间的海洋”里的水排干!如果你觉得暴风雨会使你偏离航线的话,那你还想冷静地张帆待航去实现你的人生目标吗?自我怜悯、让其他人负责和“咬紧牙关、努力工作”,这些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相反,要成为个人生活的塑造者,你必须向帆船竞赛运动员学习如何在“时间的海洋”上逆风航行。这需要练习和技巧,但有朝一日你一定能做到。下列工作坊能够帮助你对驱使你的事情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
工作坊:是被驱使还是负有使命
请想一下,你正承受着哪些压力:是来自你所屈服的人的压力,还是你给自己施加的压力(担心生计问题、债务、担心自己不受别人欢迎、总是自己跟别人比较等等)。
哪些是最难对付的事?应该如何来分析它们?有哪些可能的解决办法?
我正承受着哪些压力?
这会对我和我的时间产生什么后果?
为了能改变这点,我能做些什么?还有其他选择吗?
所有这些事情给我带来多大的负担?(0~100%)
来自“外界”的要求
来自父母和妻子的压力(父母和妻子真是难以兼顾)
父母说,我对他们的关心太少了(“我们以前对你可是慷慨无私,为你费尽了心血”)—>多陪陪母亲—>妻子不高兴了(“你怎么不跟你的父母结婚?”)—>陪伴家人的时间太少
我父母约好每个星期固定一天去看他们;请求兄弟姐妹们也去多关心父母。
25%
自己给自己提出的要求
实战练习
请你再看一下工作坊中的事情清单。你想最先解决哪件事?请给这件事确定一个期限:
到________(日期)以前我将通过采取下列行动来摆脱压力的困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