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期期末复习字词时,我把整理字词的任务分给了学生,学生先整理再抄写,这种方法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我感觉还不错,于是,本学期刚开学的时候,我计划继续沿用,学每课之前就让学生整理,责任到人。因为我发现假若学生不动起来,不用心识记,我再努力,我再下劲也是白费功夫。
责任到组之后,我提议谁想讲哪一课备好课后可以给我说一声,我给他们锻炼、展示的舞台,三班基础太薄弱,直到现在没有人报名,上周五我们讲到《关雎》的时候,四班崔晓艳说想要尝试一下,于我来说,是个意外的惊喜,我非常开心地把讲台交给了她。
我则搬着椅子坐在最后面惬意地享受久违的当学生的感觉。崔晓艳是一个懂事乖巧、感情细腻、做事认真、悟性挺高的女孩,语文成绩一向不错,也较稳定。这次的课看得出来,她备课挺充分,最值得庆幸的是,在听课过程中,我意外地意识到了自己平时讲课时存在的问题:首先是板书。她具有整体设计感的板书,虽然看起来再普通不过,但条理清晰、主次分明,让我们对本课的重点知识一目了然,这不就是板书的最大功用吗?而我平时的板书都太过随意,不认真听讲的学生几乎不可能在书上做上系统而完整的笔记。
最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她对翻译的创意解读。她把课后那道有关翻译的题融合在课堂的讲解中,巧合的是我们的《写字》资料上刚好有对本诗的诗意翻译,和课后题的翻译一模一样,只是多了几句,但也不完整。于是,她以此为契机,先让学生看了课后题,然后又看《写字》上的译文,示意学生仿照示例继续翻译,可以挑自己喜欢的两句进行翻译,我一听忍不住在心底为她点赞:充分利用手头的资料与课堂完美融合,不知不觉中解决了问题,最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咬文嚼字的能力,这明显有大师的风范啊!遗憾的是大多数学生基础薄弱,缺乏这方面的能力,也没有锻炼的耐心,只有少数几个同学在本上写写划划,而王筱童速度最快,当崔晓艳让她站起来念时,她非常果断地把自己的成果展示到了黑板上,但是是五言的,虽然翻译得稚嫩,但也实在值得鼓励!我坐在后面自然也进行了思考,如果参考讲译练上的翻译,稍作修改,改成和课后题上一致的七言对学生来说并不算难事,于是,我便大声地对着讲台上的崔晓艳说:“崔老师,我觉得大家参考讲译练上的翻译把它改成七言的会更好!”于是,同学们一呼百应,纷纷献言,很快改成了七言,崔晓艳提议大家把本不押韵的尾字改成押韵的,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各抒己见,好在放学前改到勉强押韵。
平时我讲古诗文,考虑到课本上有注释,讲译练上有翻译,我几乎是放手让学生自学,除了强调个别重点句子的翻译,基本不再详细解读其它句子,现在看来,是我放手太过了,很多学生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这是我以后需要注意和改进的地方。
通过这次放权给学生讲课,我发现,老师,有时会低估了学生了能力,致使越俎代庖,有时又会高估学生的基础,导致课堂上会有夹生饭,而学生最清楚学生需要花时间的地方在哪儿,所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动起来,或者偶尔干脆和学生换一下角色,做个学生,确实挺好!